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从五旬泥瓦匠考上大学又退学想到的
2018-10-09 17:24:00  来源:光明日报  
1
听新闻

  日前,“51岁泥瓦匠郇政华考上大学”这个引发热议的励志故事迅速迎来反转。因为家人反对和经济压力,他不得不黯然退学回家,准备重新打工赚钱。

  这个故事让人温暖却又心酸。郇政华的人生经历跟很多高考失利的人相比,并没有太大区别。他在高考失败之后离开校园,日后娶妻生子,挑起生活重担。不过,在他的内心,上大学的梦想犹如一颗种子深植于心底,历经三十多年却从未消退。他对知识、文化和文明生活充满向往,在逼仄的生活现实之外,哪怕是在翻晒花椒的时候,依然对大学充满向往。

  文化使人们的精神世界结实充盈,使庸常的生活充满力量。在简略的新闻报道里,我们难以走进郇政华的心灵深处,难以设想在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上,这位热爱《故乡》《天上的街市》的泥瓦匠有着怎样丰富的内心世界。但类似这样的心灵,笔者曾经有幸得以窥见。许多年前,笔者在浙江舟山枸杞岛结识一位年逾六旬的老渔民。他与别的渔民过着相似的粗粝生活,长年累月在远洋渔场上搏击风浪、出生入死。然而,跟别的渔民不同,他热爱文学,尤其热爱外国文学特别是俄罗斯文学和苏联文学。在小学和中学阶段,他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傍晚时分,我们坐在他家堂屋,就着新捕的鱼,喝着老黄酒。堂屋门外,隔着一小片沙滩就是大海。夕阳西下,海浪如金。酒酣耳热之际,在一阵阵波涛声里,他开始讲述惊心动魄的远洋故事,讲述一部部文学名著、一个个文学人物在他心里留下的印记。这位皮肤黝黑、性情暴烈,内心又丰富细腻的老渔民,使我脑海里不时闪现出《老人与海》的画面。

  文学滋养着这位老渔民,给予他慰藉和力量,对他的影响力深刻而久远。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郇政华对于大学的执念。如果给老渔民一支笔,他的文学之泉也许就会喷薄而出,写下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和刻骨铭心的情感。同样的道理,当郇政华再次获得圆梦机会的时候,他就毫不犹豫,在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上补习中学课程,在年届五旬之际报名参加高考。

  人们喜欢大团圆式的圆满结局,但这样的结局没有出现在郇政华的生活里。他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实的情况是,他年老的双亲需要赡养照料,一对儿女也正在读大学。如果他也去读大学,那么不但打工收入锐减,个人的开支也会迅速变大。收入开支此消彼长,成为这个家庭的不可承受之重。所以,正当他距离圆梦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还是被坚硬的现实截断了追梦之路。

  郇政华追求大学梦的心愿很正当,他爱人优先保障子女学业、反对他上大学的态度也没有错。在他大学梦断、退学回家的悲剧中,并没有谁做错了什么。“悲剧是善的冲突”,但理想的价值并没有因此消弭。甚至,正是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以及理想不得不对现实的妥协,才更加突显了理想的珍贵和坚持的可贵,体现了人性的力量和光辉。

  51岁的泥瓦匠郇政华虽然不能如愿徜徉在宁静的大学校园里,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但因为有了对知识文化的坚守和追求,那些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那些砖头和水泥,在他眼里就会变得与众不同。“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乘着知识和文化的翅膀,成为一个精神富足、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就能在庸常的日常生活之外,获得一个诗意的世界。(封寿炎)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