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小树不剪不成材
2018-08-27 17:01:00  来源:人民日报  
1
听新闻

  最近传出一则新闻:商场里的抓娃娃机,居然被偷了。调出监控视频看,一个小孩从底下钻进去掏布娃娃,还有大人在旁边望风!很快,警察就把人找到了,要求他们做出赔偿。

  孩子要是一时调皮,钻进去抓娃娃,姑且算是年幼无知;大人能不知道这是偷人东西啊?让自己的孩子干这种事,不怕他将来学坏吗?

  现实中,许多孩子做的错事,背后往往都有纵容的家长。排队时候插队还骂人的、高铁上飞机上大嚷大叫的、饭馆里拿起别人桌上东西就吃的……事不能说有多大,小孩不懂事也情有可原,可是,家长的不闻不问、刻意纵容,甚至谁说还要怼谁的态度,实在是说不过去。

  笔者跟一些家长聊过,感觉有两种心态,支撑了这种放纵。

  一种叫“孩子还小较啥真儿”。言下之意,规则只对成年人有效,孩子可以豁免。在一些家长心目中,成人说冒犯人的话叫无礼,孩子说倒成了“童言无忌”,是另类的可爱。侵犯人家的空间和利益,侵犯得理直气壮。另一种叫“树大自然直”。抱着这种想法的爹妈总认为,一些道理、规则,等孩子年龄一到自然就懂了,何苦现在多费口舌。

  孩子小就得惯着,这是歪理。天性可以尊重,但要以不影响别人为前提。孩子的成长是个延续过程,几乎不可能长大了自动纠正毛病。就像一张纸,涂得黑漆漆的,怎么能一下子变白呢?教育学家常说,态度影响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学好还是学坏,都会得到习惯的强化。从小“放羊”和从小好好管,效果判若云泥。对言行的自制力、对他人的同情心、对规则的认同感,都要及时培养,晚了,小树苗可能就长成了歪脖树。

  人的社会化,也是个漫长的过程。家教好,孩子长大了,往往能更好地处理和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懂文明而知分寸,这样的人往往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发展助力;有公共意识、规则意识,这样的人仿佛有保险绳,能安全渡过险滩,利人利己……而这一切,不妨从幼儿园里不抢小朋友玩具、游乐园里不插队开始。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27日 13 版)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