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电影市场开始几何裂变,繁荣成了一个全球票房大票仓后,“中国电影”除了成为好莱坞大片附庸,它在全球的真正艺术含量并没有抬高。相反,这些年,我们选送奥斯卡去竞选最佳外语片的,在市场上都不算好片子。至于参赛戛纳、柏林等一类电影节竞赛单元、被指有文化含量的电影,也一再错失大奖。
国际拿奖那是一回事,但我们同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还有,市面上的国产电影,并不是好看与难看的区别,而是难看与更难看的差异。
业内有识之士这几年也几乎天天苦口婆心,中国国产电影人才匮乏,创作人员普遍无才情,满银幕充斥着模仿和拙劣之作。谈什么艺术性?就连商业性也不及格;谈什么电影?银幕上某些号称电影的在拍摄手法和技术上连电视剧也不如啊……
最糟糕的时候,出现了《纯洁心灵 逐梦演艺圈》这样可怕到让人无语的“电影”。
然而,就在这种金钱带来的浮躁无耻以及各种不学无术带来的喧嚣荒谬的氛围中,有一些“真相”或者说是混战后某种“方向”逐渐显形,在我看来,这个“形状”在今年夏天,更是鲜明抢目,它可以用一句话来表明,即:中国电影开始了又一次的历史性分野。
我们先来看看迄今为止的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2012年《泰囧》曾创下过12.67亿冠军票房成绩,但至2018年的今天,票房总冠军第1名已是56.1亿的《战狼2》。仅仅五六年,中国国产电影高歌猛进和翻新的并不是数字,而是隐藏在这个数字背后的“电影题材”。从一部都市喜剧片换成了动作军旅片。除去这层泡沫,我们再深入看一看中国电影票房总排行的前30名,就更能看出端倪。
抛开前30名中11部好莱坞大片1部印度片外,在国产片中,上榜的有大约7部是国产魔幻特效大片,其余11部中,抛开《战狼2》和《红海行动》这两部广义上的军旅动作片,再去掉《芳华》这个年代片,其余的都是《夏洛特的烦恼》《羞羞的铁拳》《前任3》《唐人街探案》等,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影片的导演全部是新一代导演,题材大都是都市喜剧……
不,再放大看,即使是喜剧,2017-2018的电影氛围也有了强烈的不一样,即《泰囧》《港囧》这类游历式喜剧已经渐渐失势,《前任3》《夏洛特的烦恼》《羞羞的铁拳》,包括最近正在热映的《西虹市首富》等题材片正在高歌猛进,这些电影表面看上去仍有浓郁的喜剧意味,但它们的主体内容已经落地生根为真正接地气的、发生在老百姓身边、指向平民内心所思所想的当代中国社会现实主义题材片了。
由此,国产电影真正翻开了新的篇章——“中国本土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市场新浪潮已经掀起。它扎根于当代社会话题,触角伸向真正的现实生活广阔土壤,并通向每一个电影观众的真实生活与真实内心。这些电影用一种市场中喜闻乐见的方式,探讨当代人的生活焦虑与挣扎,但同时也在叙事过程中,用简单、正面的鸡汤能量来抚慰与慰藉着每个普通人。
这股市场型的电影浪潮的形成不是艺术导向的,而只是一种题材导向,或者说它靠的是老百姓的自然购票行为而蹴就的。显然,这类电影与传统艺术型的电影语言已经有了明显的分野,而它们与商业大片也不是同一路数。在这样的市场趋势下,姜文富有格局和文化内涵的新片《邪不压正》注定了不能重拾辉煌,而像张艺谋、陈凯歌这类传统电影大导演的路更将会越走越窄,除了特效大片,他们还能拍什么呢?
一个平民的电影时代,在中国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