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部分老百姓头脑中法律意识淡薄。这些短板,都可能在特定条件下导致负面和消极的结果,这是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的。
近日,一段“男子疑似拐卖小孩被打”的视频引起热议。广西南宁市马山县乔利乡一名商店老板见一名小孩和陌生男子在一起,以为该男子拐卖小孩,大声呼救引起周围群众围观,围观者对男子进行殴打。当地派出所查实,此事件中不存在拐卖儿童的情况,警方将依法开展相关处置工作。
事后查明,所谓“拐卖小孩”是一个误会,涉事男子本是为了感谢帮自己指路的小女孩,想帮她买瓶饮料以示谢意,村民却误以为他是人贩子,不分青红皂白就对其进行殴打。事情最后的结果如何,相信警方会给出一个结论,但是此事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总结和反思的问题。
首先,当地村民看到其他村民的孩子和一个陌生人在一起,倍加警惕而及时呼救,这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严厉打击,公众的警惕性普遍得到提高,这要比麻痹大意任由拐卖悲剧发生好得多。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过度警惕,到了风声鹤唳的程度,有可能会导致相反的结果,这是没有必要的。就这起事件来说,村民发现自己村里的小孩和陌生人在一起,完全可以盘问一下陌生人,也询问一下小孩,并不难弄清楚真相,为什么一上来就认定对方是“人贩子”,然后大声呼救导致误会发生呢?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要陌生人没有把孩子带走的企图和行为,那么事情的真相都是可以查明的。这也充分暴露出当今一些地方人与人之间基本信任的缺失,社会成员的整体信任度也亟待加强。
与此同时,即便因为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导致误会未能避免,当地村民的后续行为也暴露出法律意识的淡薄。他们认定陌生人是“人贩子”之后,对其进行围殴,别说陌生人不是人贩子,就算真是人贩子,村民也只能阻止其离开,然后及时报警,等候警察前来处理,而不能对其动用“私刑”,否则很可能导致自己触犯法律,被追究法律责任。
这起“乌龙拐卖”事件可谓让人“喜忧参半”。“喜”的是公众对于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警惕性越来越高,由此可以避免一些拐卖事件发生;“忧”的是一些地方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部分老百姓头脑中法律意识淡薄。这些短板,都可能在特定条件下导致负面和消极的结果,这是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