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牛蓑归牧笛,潮来鱼米集商船”。江苏版图上,历来土肥地绿,水韵花香。
凭海临江,奔流激荡,水的襟怀给了江苏人上下求索的智慧,一往无前的勇气。改革求新,发展求变,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江苏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一以贯之的实干与拼搏,江苏进入了更高的发展水位,以奋斗脚步努力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左手“智造”、 右手“质造”,拥有最强大脑,“智”与“质”共同托举江苏经济腾飞;绵绵青山,潺潺溪水,看得见山,望得见水,青山绿水展现江苏最靓颜值;产业发展擦出致富火花,民生保障措施不断“加码”,百姓心中的幸福感满满,脸上洋溢着最美笑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江苏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肩负起为全国发展探路的光荣使命。
矢志创业,艰苦奋斗精神一脉相承——
守成者没有前途,逢山开路才有希望。在江苏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靠着艰苦奋斗结出的累累硕果,引人瞩目。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全国许多地方还没有摆脱“以粮为纲”的束缚,江苏乡镇企业兴起,造就了一批第一轮改革开放后的弄潮儿,形成闻名全国的“苏南模式”。90年代,紧跟国家大政方针的步伐,立足科教人才优势,与高校、科研院、企业“攀亲结缘”,“散兵作战”变成了“集团军”,江苏的开放型经济长期走在全国前列。
从乡镇企业的万千细流,到外向型经济的澎湃之势,江苏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在鸡蛋上跳舞”,从起步之初的艰难探索到击水中流的豪迈挺进,每一个脚步里都有奋斗的汗水,都有矢志创业的决心。拼搏奉献淬炼出了不起的“四千四万”精神,凝结出“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等“法宝”。精神信念植根于心,核裂变般的魔力唤起更多不畏艰险的果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奔腾不息的长江横亘古今,孕育了生命,也带动了江苏经济的新发展。抢抓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机遇,江苏跃上了经济全球化的潮头浪尖。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的地缘优势,在特殊的“交汇点”上赢得发展新机遇。作为东部发达省份,经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江苏经济总量5年连跨3个万亿级台阶,2017年达到8.59万亿元,经济的“含金量”“含绿量”显著提高。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历史性论断。江苏跨过了“万千细流汇成河”的初始阶段,走过了“江河汇聚成川”的发展阶段,以“百川东流归海”的激情,推动发展进入高质量的轨道,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前列。
扬起风帆,击鼓催征一声紧似一声——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创新创业风起云涌,城市竞争更是群雄并起、你追我赶。建立在土地、资源、人口等初级生产要素基础上的传统优势正在边际递减,唯有转向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才能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2017年12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徐州调研,这是十九大后习总书记的首次调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必须迈过的坎,每个产业、每个企业都要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往前走。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蓝图,成果人人有份,责任也人人有份。广大企业职工要增强新时代工人阶级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爱岗敬业、拼搏奉献,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争取人人出彩。”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深切期望,点燃了全省上下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豪迈热情。
努力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前列,是对“殷殷嘱托”的初心不忘,是对“坚定方向往前走”的勇于担当,江苏以时不我待的姿态接续奋斗、闯关夺隘。
击鼓催征一声紧似一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一步紧跟一步。
前不久,苏州市制定出台“三年行动计划”——2018至2020年,重点聚焦生物医药、机器人等一批高新项目,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3月初,南京市各区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专门列出“新型研发机构”统计指标;连云港重点推进海上风力叶片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宿迁支持企业与“双一流”大学共建企业研究院……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创新动能,大江南北步调一致,一批批研发项目在江苏大地遍地开花,创新如“芯片”一般深深植入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内核当中。
乡村振兴,“口袋”“脑袋”齐充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千年文脉在江苏大地奔涌不息;文明城市创建,江苏南北文明风尚的旗帜一起飘扬……乡村留人,文化润人,文明育人,江苏大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走在前列,奋斗脚步永远不会停歇——
今年3月,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在高质量发展上,必须自我加压、高点定位,“全省上下要有强烈的答卷意识,把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为江苏最鲜明的发展导向。”
4月13日下午,世界上首根大长度500千伏交联聚乙烯光纤复合海底电缆,由企业自主研发,在江苏苏州完成出厂测试,正式交付。海缆在光电缆领域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这根受验海缆长达18.15公里,创造了“全球电压等级最高、单根无接头最长”的世界纪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是江苏经济内在生长起来的趋势。
发展靠创新、创新靠人才,“第一要务”“第一资源”“第一动力”三者相辅相成。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以系统化思维处理三者关系,掌握三者规律。去年年底,江苏省及13个设区市组成537人的强大揽才团队奔赴广州海交会引“金凤凰”,打造江苏招才引智“强磁场”。
发展有新理念,规划有新思路。“大手笔”谋划,江苏“跨江融合”发展试点已取得经验,推广至整个江北地区;“大思路”崛起,规划建设扬子江城市群,在新的城市化浪潮中,江苏打出了一张好牌,站上了新的发展起点。
“一山二水七分田”,高楼耸立、小桥流水,江苏自然之美和人工之美、现代之美和传统之美融为一体。持续推动城市生态系统构建,建设绿色开放空间,优化人居品质,人民生活正朝着更高质量方向迈进。
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宏伟,举措实在,“落脚”到惠民富民上,归根结底就是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每一个人都能共享新时代的温暖阳光。
时代的脚步,总在不断跨越艰难险阻中愈发坚实。“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未来的成色,要靠奋进者的激情与拼搏来打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传承好新“四千四万精神”——积极适应时代的“千变万化”、主动经受创新的“千锤百炼”、在发展前沿展现“千姿百态”、在新征程上奔腾“千军万马”,按照既定目标一往无前,共同打造出更有魅力的新江苏。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探路,又何尝不是江苏为自己而战的搏击?以奋斗的脚步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担负起为全国发展探路的光荣使命,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我们一定能出色地完成中央交给江苏的重任。(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