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千年兵马俑在美展出时横遭断指之祸,消息一出很快引发热议。目前,美国联邦调查局称被盗拇指已被找回,涉案男子面临最高10年刑期的审判。这根“断指”似乎已表明,国内文物在外借以及出境问题上,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关于此次兵马俑的借展,饱受争议的焦点有两个:一是展出方式为传说中的“裸展”,既没有展柜置放,也没有玻璃罩加身,赤裸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安全性极其不堪;二是在偌大的展厅内,难觅安保人员的身影。尽管事后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负责人多次就公众质疑进行回应,信誓旦旦称此次展览已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也合乎相关文物出境展览的要求,但出现这样令人痛心的事故,回应恐怕仍难以服众。
诚然,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作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金字名片,兵马俑已成为备受世界各国欢迎的展览项目。在此次事故之前,兵马俑也曾经多次出境展出。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而言,外借出展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还能够与交流国互通有无,理应大力提倡,不能因担心意外发生而“因噎废食”。
但与此同时,为了减少损毁风险,避免悲剧重演,文展的防护措施刻不容缓,必须立马跟上。除了对展览的申请程序、审批程序严格把关,全面考察借展单位的资质,要求借展方支付足额保费以外,笔者以为,还需在如下方面做到严丝合缝、万无一失。
首先,文物运输是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文物展览前,需要跋涉重洋,经过长时间的路途颠簸,而包装材料是否合格,装运、码放操作得当与否,运输工具有无配置相关减震、恒温、恒湿设备,过程如何确保其完好无损等,均涉及具体的防护问题,务必高度重视。
其次,要确保外文物安全,杜绝文物安全隐患,展出期间的全程化管理举足轻重,重要性不言自明。作为借出单位,文物部门有必要对场馆设施、安保力量、展览规程提出详细要求,同时对人员进出等软性规定严加要求,并通过监控系统等远程手段加强监督。只有当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一以贯之,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没问题”。
再次,文物的保护,离不开合适、安全的展览方式。可以敦促交流方尽量选用安全系数较高的形式,比如在参观者与观众之间增设隔离带、为文物加罩玻璃柜等。倘若非要坚持拉进两者距离增强互动,而采取“裸展”形式,展出场地的安保人员、门禁系统、红外感应等安全配备必须不容闪失。
对待千古文物,容不得半点疏忽大意,应该将“宁疏勿亲”上升为保护规训。毕竟,当意外降临,再多的严惩、索赔也不能扭转对文物造成的永久性伤害。
文/孔德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