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安徽黄山景区今年将启动有偿救援,对违规逃票私入或不听劝阻擅入未开发开放区域,陷入困顿或危险求救的游客,将由旅游活动组织者及被救助人承担相应的救援费用。据统计,仅2016年,黄山景区就堵截、查处“驴友”违规行为达24批212人次。
“支持”“早该这样了”——免费午餐没了,网络上却一片叫好。近年来,随着户外探险成为一种“时尚”,任性游客遇险事件频发,紧急搜救、惊险救援随之上演。对此很多人看不过去:凭什么用公共资源为他们的违规行为买单?
为拦住驴友任性的脚步,有偿救援被寄予厚望。在法律上,有偿救援于法有据。我国《旅游法》明确规定,旅游者接受相关组织或者机构救助后,应当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已于去年6月施行的《安徽省旅游条例》也作出了让驴友自付救援费的规定。确实,制度设计从来都是保护愿意遵守规则的人,而不是为了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无偿兜底。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救援属于公共服务,享受起来也觉得理所应当,甚至因为“反正有人来救”而增加了“挑战极限”的底气……应急救援的确属于公共服务,但无偿服务的提供应建立在游客遵守规定、不踩底线的基础上——既然个别游客无视规则、铤而走险,那就必须承担自己那份责任和后果。
从某种程度上说,有偿救援有利于进一步厘清公私关系、区分权责,不再让公共资源为个人的任性和违规埋单;对于游客来说,有偿救援无疑提高了驴友的违规成本,将起到一定的震慑、警示、引导作用,至少可以增加他们的顾虑,让他们意识到违规探险不再有无偿救援兜底,进而减少类似事故发生。
近年来,针对任性驴友的各种警示已经不胜枚举,各种劝告可谓苦口婆心,但双方仿佛在两个截然不同的“频道”,一个反复强调着危险、悲剧、自私、不值,一个则沉浸于挑战、征服、惊险、刺激……因此,有偿救援能否“撼动”任性驴友的态度,会不会因为有偿而减少他们的负罪感、进而让更多有钱任性的人主动为违规买单,也还不得而知。但从先行者的尝试来看,早在2014年,四川亚丁景区就探索有偿救援,报道称此后的两年来该景区的违规穿越减少了一半以上。由此来看,有偿救援值得一试。
古人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或许探险、挑战真能获得旁人难以理解的满足,但在美好的另一方面,由此导致的遇险事故耗费着大量公共资源,甚至拖累救援人员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春节长假将至,越来越多人将选择在旅途中度过佳节。期待更多人多一些理智慎重,少些不负责任的随意冒险。(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