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终总结、检查考核的时间,一些单位拿出的“成绩单”厚厚一沓,但实际内容却不过尔尔。近日,有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不少地方都力图通过在“文山”中对工作层层加码、在“会海”里喊高调式“留痕”,来凸显对上级布置工作的重视。变了味的“留痕”,不仅让一些基层干部疲于应对,也使形式主义的歪风再次抬头。
所谓“工作留痕”,指的是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记录工作的落实情况。“有迹可循”,既为监督检查提供了直观参考,也为执行付出保留了客观凭证。可以说,这一做法乃是基本的工作环节,较之以往很多地方连基本的记录都不做、必要的总结都不搞,的确有所进步。但是,如果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只是为了“呈现与展示”“汇报和交差”,那显然就会陷入为“留痕”而“留痕”的怪圈。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重过程、不重结果的表面功夫,看似是“负责”,实则还是一种务虚。
光“留痕”不落实,是一种形式主义,是宗旨意识淡薄和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错误政绩观所致。要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就列出长长的责任清单,至于每项内容是否落到实处,产生了什么效果,则语焉不详;要求完善各项工作记录,就下足功夫把会议纪要做得既完整又精细,至于是否如期解决了应该解决的问题,无人细究。在一些地方甚至刮起了“美化材料”之风,办事情不重实效重包装,一心靠着材料出政绩。事实说明,盲目追求“痕迹形式主义”,既浪费了人力、物力,也让基层干部在文山会海之间疲于奔命。长此以往,必将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辜负老百姓的信任和嘱托。
校正走偏的“工作留痕”,关键是得有一套科学全面的考评办法。“痕迹”是考核的手段,但不能成为唯一的手段,只查“痕迹”,不究实效,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也有懈怠之嫌。对监督者来说,既要有敏锐的“鹰眼”,能够透过看似完美的外表发现潜藏的问题,也要有全过程扫描的精准“雷达”,既要看干了什么,也要看是怎么干的,更要看干出了什么成效。在“留痕”的基础上,将工作的开展细节、落实情况、群众反馈等囊括进来,多标准评判、多层面印证,这样的评价才称得上全面客观,也才更能激发起干实事的劲头。
工作怎么样,人民是考官。当一切工作都回归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初心,包括“痕迹形式主义”在内的一切形式主义自然无地存身,求真务实的好传统好作风便能发扬光大。(徐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