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收入等级”之外,我们更应看到什么
2018-01-17 17:1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近日,“国家统计局:月入2083元就算中等收入群体”的报道在网上引发群众热议,并伴着不无戏谑的调侃:“再也不要叨叨什么拖后腿了,再拖都拖地了”“感情我这月入5000元的都成土豪了,千万别被分了田地”。(1月17日《中国青年报》)

  收入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平心而论,谁都希望拿到更高的工资,既能涵盖必要的开支,又能留有结余,让生活的质量得到应有的保障和提升。但究竟收入多少才算多?这个问题怕是很难回答好,毕竟不同的生活环境、差异的价值需求之下,对收入高低的标准也自会不一样。

  尽管国家统计局用具体的数据回答了“一个月要挣多少钱,才能算是中等收入群体”的命题,但这终究是统计领域的宏观参数,与个性化的个人现实本就不在一个维度上,纯粹拿出来作为标准衡量个人收入水平确实没有必要。有的人收入并不高,但善于经营,乐观积极,生活质量远比一些所谓“高收入者”好得多。而有的人,日进斗金、收入颇丰,远超过“中等收入”标准,却承受着这种借贷的压力、工作的心酸。

  由此可见,我们的生产生活真可谓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与所谓收入的等级关联并不大。对我们而言,收入的多寡确实重要,用中等收入来衡量也确实无可厚非,即便这个标准定的“不太高”,也无需过分焦虑。但人们对数据关注的背后,恰是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的还是关注我们的收入能否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由此可见,我们不必过分纠结于收入的层级、档次,而是应当追求更加高质量的生活,活出精致、活得精彩。

  但从数据本身来看,月入2083元的“中等收入”标准究竟是高是低?这并不好说,但既是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测算,也必然有它的道理,这与国民当前的整体收入情况是分不开的。时下,月工资高于2083元的大有人在,但较之偏低的又有多少?我们在看向高工资、高福利的大城市,质疑“中等收入”标准是否过低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在许多小城市、相对落后地区,依旧有不少人拿着不算高的收入,却始终在为更好的未来不断努力、顽强奋斗。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国“中等收入”的标准才能逐年攀升、大幅增长。

  我们与其对收入多少、等级高低议论纷纷,倒不妨关注一些“数字”本身透露的问题。在羡慕中高收入群体不断提升个人财富的同时,也要多关注一些贫富差距的状况,把视角多聚焦到为了脱贫、为了营生而咬牙坚持的人们。只有他们脱贫致富、实现自给自足,社会收入水平才能真正形成跨越式抬升的良好势头,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完成得更实在、更到位,让全体中华儿女都能享有改革、发展的红利,共同营造新时代下更高质量的生产生活氛围。(储旭东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