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是适应新时代特点、顺应社会发展的战略抉择,也是顺应农民的新期待。“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不能落下;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只要乡村“振兴”起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块短板就能补长。
短板就是潜力,意味着还有巨大空间。乡村振兴的本质不是简单靠自上而下的外部推动,更需要的是自下而上的内生动力。守住乡村产业、留住乡村人才、呵护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筑“基”、添“力”、铸“魂”,通过唤醒乡村振兴的内在力量,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早日实现。
守住产业为振兴筑“基”,注入“活水”让经济命脉日渐强盛。要让产业“旺”起来,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先要让思想“活”起来。苏州东山镇碧螺春村,是碧螺春茶的原产地,依托当地资源发展茶业成为该村的主要产业之一。从“土里刨食”向土中掘金转变,当地村民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兴旺的富民新路。改变种植方式,将茶树和桃、杏、梅、桔、白果等果木交错种植,在筑牢基础产业这个“源头”上,引来种植的创新“活水”。农产品的交错种植,使小村庄呈现“青山碧水”的美景,在给农产品销售插上“互联网”翅膀的同时,碧螺春茶“春”满全球,瓜果也“香”飘海外。创新发力、电商助力,守住乡村产业,进行融合发展,让乡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留住人才为振兴添“力”,输入“活血”让发展动脉更具活力。眼下,城乡发展还不平衡,各种资源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素,是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撑和必要保障。对于乡村而言,人才又成为当下振兴乡村的一个“缺口”。乡村振兴既要留住绿水青山,也要留住人才青年,吸引走出去的农村青年“回流”,让飞出去的“凤凰”飞回来,投身到新时代农村建设中。盐城射阳县四明镇,大学生顾昕毕业后重回村庄,把家乡的生态农业发展起来后,吸引了大批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村就业创业,有效改善农村“空巢”现状。发展的新动脉有活力,就能激发农民创业追梦的动力。
呵护文化为振兴铸“魂”,植入“活力”让乡村文脉搏动起来。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乡风民俗、村规民约、传统礼仪等是推动乡村公共事务治理,建立良好乡风的重要要素。正因如此,更要厚植乡土文化,既要保护好老祖宗的“筋骨肉”,又要为乡村文化植入“活力”,传递文化的“精气神”。昆山千灯镇的歇马桥村,是有名的书法之乡,村委会经常组织开展晒家风家训书法比赛之类的活动。大大小小的书法作品或涉及尊祖宗、孝父母,或涉及和兄弟、训子弟等,既弘扬了传统美德,又彰显了时代精神。将乡风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结合起来,在唤醒乡村自治力量的同时,古老的文化在传承中也迸发出勃勃生机。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筑牢乡村的产业之基,留住乡村的发展人才,播撒乡村振兴的文化种子,用行动唤醒乡村振兴的内在力量,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之路通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