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堵住易起风波的缺口
2017-12-07 09:47: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赵 鹏  
1
听新闻

  近日,不少福建当地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家长,因为“高考移民”的问题,连续多天到当地教育部门了解询问。这显然又是一件事关民生利益的棘手事,如何求取最大公约数,处理得让各方都能满意,是个不小的考验。

  关于“高考移民”的问题,已非第一次见诸舆论场。这一次的质疑,同样是因为当地的学生家长们认为触动了他们的“蛋糕”——原本一直被当地教育部门执行的“要满3年学籍时限,才能参加当地高考”的政策,变为“只需要1年学籍即可”;曾经多年高考成绩相对较差的部分山区县,上“一本”线的数量忽然大幅增加,据传与“买外省籍尖子生”有关;一些城市或新区,积压库存的商品楼房近期内销量陡然暴增,有说是房地产商在省外大肆“宣传”福建高考分数线低之因,等等。针对学生家长们提出的这些质疑,福建省教育部门进行了调查情况通报,取消了查明的63名违规报考人员资格,其他核查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其实,从2011年以来,为了推进教育公平,福建省已开始探索有关“异地高考”的改革实践。福建是个外来务工人口大省,数百万的外来务工人员为福建发展提供了大量人口红利。为这些外来人员的子女提供更为公平的教育机会,既是彰显公平正义,也得到了当地群众支持。当然,支持的背后也不排除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福建高考分数线较高,这种专门瞄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惠教探索,也并不会轻易冲击本地利益。这也正是探索“异地高考”改革,能够得到支持的原因。

  去年,福建高考录取分数线骤然滑落,这其中有多种原因。但不难想象,这种变化必然会引发少数人借助“异地高考”改革成果,为个体谋取利益的冲动,这就好比是“洼地总会引水来”的效应。即便不是政策制定失当,市场终端也必会有人想方设法钻空子。由此,尽管家长质疑与调查通报之间存在着不小的事实差距,但依然提醒我们:在推进一场宏大改革和制定一套具体政策之间,改革应成为公众和普惠利益的保障,而要防止因为情况变化,成为一些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判断,正是指明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向与目标。既不能以“高考移民”的标签阻碍公平正义的彰显,也不能为一时和眼前的利益打开或者放下闸门。顺势而为者,看大局、谋大义、求大利;推波助澜者,则恰恰相反。在情况通报中,福建省已明确表态将“依法依规处理跨省(区、市)违规获取高考资格的行为”。其实,不只在“异地高考”这一领域,很多改革的背后,都有对利益的平衡。产出与分配之间,平衡与充分之间,既相互倚赖又各有侧重。未来这样的考题,还远不止一道。

  要顺大势为,莫逐眼前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把民生的焦虑当信号,把逐利者盯紧的“洼地”守好、把易起风波的“缺口”堵住,相比平息一场质疑,深度破难还远未至停步之时。

  (作者为本报地方部记者)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