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顺丰“丰密运单”正式上线,可以实现收寄件人姓名、手机、地址的全面隐藏或加密化,让个人信息不再随着快递包裹“裸奔”。其实,今年五月份,顺丰已表示将推出“丰密面单”服务,申通、菜鸟、京东等在“隐形面单”方面都有相关举措,以应对快递发展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窘境。
有数据统计,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内容包括网民的姓名、学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等。其中,因快递业务大量保存客户个人信息,并张贴于快递件上,造成的个人信息泄漏的问题就被诟病良久。大量消费者信息毫不遮掩地裸露在快递件上,成为部分有心之人做无本生意的可乘之机。今年6月,深圳就曾经出现快递员泄露20万余客户信息,获利6万元,最终获刑一年三个月的案件。
可见,通过“丰密运单”进行消费者信息加密,正面痛击个人信息安全灰色产业链这个毒瘤,既防监守自盗,又防授人以柄,确实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缓解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压力。但是,在信息膨胀与大数据罗织消费网的今日,仅仅在个人信息流转的最末端设置一层障碍,是否太过薄弱?
一方面,徐玉玉案的前车之鉴仍未走远,个人信息泄漏造成的诈骗、盗取资金等案件层出不穷。箇中原因,有收集方、买受方刻意为之,更免不了买卖产业自身蜷缩进了适当的寻租空间。仅仅瞄准最后一步敲打信息泄漏,而没有追根溯源,回到信息流出的第一站,即个人对自我信息的登入、对信息保护的自省自觉,恐怕“丰密运单”及之类的举措只能治标而难以治本。
另一方面,个人信息所蕴含的价值显然不能拘束于信息本身而进行考量。比如,我的家庭住址,可能就能反映出本人的经济状况、出行状态乃至文化偏好,有心人总会“投其所好”进行各种利益诉求,乃至非法行径。如果在设置快递单信息保密时,没有以全局观统筹事态运作,则很难在快递单之后,再给予消费者更加严密的信息保护措施。个人信息保护的攻坚战也很可能止步于此一纸快递单。
因此,在中国快递行业业务量领先世界之后,快递的综合效益也必须配套提升。快递作为服务行业,首先就要从关注下游终端产业,补齐到关注消费者信息利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从全流程、全方位的角度妥善处理数以亿计的客户信息。同时,精简信息数据收集与传递,规避累赘信息、商业信息的无端吸纳,还消费者一个清新舒适的物流空间。
更重要的是,个人信息保护还必须依托个人意识与法律制度二马并行,双管齐下。可惜的是,我国从2003年就开始起草《个人信息安全法》,至今依旧停滞不前。尽管目前的《民法总则》第111条涉及到个人信息的保护,却依旧概括和笼统;《网络安全法》即便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保护信息安全要义,却难免挂一漏万。总归起来,不及借助专门法归置来得有力。毕竟,法律有其专门属性和调整范围。同时,个人对信息保护的意识依旧参差。我们或许在侥幸和放任心理下,就会将快递、买房、出行、旅游等要求提供的个人信息无意识地和盘托出,最终的结果是,我们几乎无处不能收到“骚扰电话”。我们心中认为的信息泄漏的范围和利用性,其实只是整个产业链条的冰山一角。
在此语境下,及时厘清个人信息的实质就非常必要。“个人信息安全,实际上是信息自决权的保障,信息主体何时何地如何收集、储存、处理及利用信息,由主体自由决定”。我们目前强调的信息保护,仍然固守于防止他人利用,而非促进自我决定,是否有失偏颇?因此,要解决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关键,即达成法律与个人意识的勾连,仍需我们在观念上动真格,在实践上出真知,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的多方保障,不要让信息由时代之礼变成时代之患。
文/刘浩田(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