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参观徽州府衙,发现内堂悬挂的一个匾额,上书“清慎勤”三个大字。仔细看来,其中“勤”字,左下却少了一横。当地人解释说,这是因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再怎么勤勉也是不够。这样的解释固然不一定对,却也让人思考“勤”的道理。
古往今来,从官员之“勤”,可察政治生态,可知时代气运。官员把责任扛在肩,把百姓的期望放在心,忙于公事,“日昃不食,坐以待旦”,国家才会繁荣;反之,如果勤于任事的官员成了“另类”,而那些整天诗酒游宴的官员,反被冠之以“风流娴雅”,就会导致低效。
勤政,是为官应有之义、必尽之责,是衡量官员的试金石之一。《资治通鉴》《贞观政要》等古代典籍畅言为官为政之“勤”道,颇多警世之言。概括起来,勤政之要不外三点:一曰不懈怠。为官者不仅要勤勉努力,而且要尽职尽责,恪尽职守,不能有丝毫懈怠,“凡事,勤则成,怠则废……故善持其志者不为昏怠所乘,是以业日广,德日进。”二曰不道苦。为官从政不畏辛苦,并乐于尝苦味、出苦力,享受苦中之乐,正所谓,“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三曰不作秀。诚实做事、取信于民,知行合一,把“知行不一以至亡身”引为“吾属之师”。
而少了一笔的“勤”字,更启人思考,勤政还需“不止步”,要有永远在路上的状态,要有没有完成时的觉悟。勤政不是一时兴起、心血来潮,而应该是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我们常说,运动贵在坚持,否则不仅不利于健康,反而可能带来损伤。同样的道理,如果只是勤政一阵子,往往不仅干不成事,还可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更不利于长远。
勤政,难也难在这少了的一笔。要长期在状态,非有强大的毅力、坚定的信仰不可。看看廖俊波,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正是因为心中有民,要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想想谷文昌,人生一粒种,漫山木麻黄,正是因为心中有责,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有追求、有信仰、有理想,才有勤的动力,也才能补足勤字少了的那一笔。
在党员干部的字典里,“勤”字或许也可以少写一笔,时时警诫自己:有没有尽为政之责,有没有穷为民之力?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的感恩之心,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进取之心,始终保持个人名利的平常之心,才能摒弃懒政、怠政,把勤政作为责任来践行,作为本分来固守,作为官德来修炼。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就会在履职尽责中享受快乐,收获一个“为民奉献”的饱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