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日报》9月12日刊文介绍了邯郸市峰峰矿区区委书记牛颖建利用微信社交软件办公的细节,“之前了解基层情况,主要是下去调研走访或者听汇报,现在大家都用微信朋友圈了,在这里也能看到许多舆情动态,所以就把‘阵地’逐渐往手机上转移。”
区委书记牛颖建受到关注,成为“网红”,背后的事迹并没有多么惊世骇俗。他不过是养成了在网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而已。比如,在一次区内道路工程的现场调研中,他被拉进了一个微信群,一天夜里,微信群里一位项目部人员,反映一处市政工程没有按照技术规范要求施工,偷工减料、工程造假。牛颖建赶紧联系网友,迅速采取措施,把隐患排除在萌芽状态。事情看起来不大,可如果不是微信群里反映的问题被及时捕获和处理,豆腐渣工程也许就蒙混了过去,不知道还会捅出多大篓子。
过去信息不畅,只有靠调研才能发现问题、获悉民情,现在微信、微博、QQ等网络社交软件普及了,很多社情民意、矛盾问题都在网络吐槽中迅速展现出来。利用网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素养。不过,区委书记牛颖建因为能够较好地运用互联网服务百姓,就成为“网红”,成了媒体报道的对象,恰恰说明当下很多领导干部的“互联网思维”还不够强,网络工作能力还很欠缺。
有的干部对网上民情不问不理。老百姓上了网,民意在网上,他却坐在办公桌前,沉浸在会议室里,局限于文件材料上,外面发生了什么,老百姓在想什么,一概不知,所以说的都是一些缺乏新意的老话、看起来正确的废话。以致形成了一种话语体系、思维方式、社会认知的“割裂”。有的干部对网络民意、舆情被动对待,上级要求了才去关注,被网络问政逼得无路可退了才去处理,缺乏主动性。当然,也有一些领导干部能够主动适应网络生态,了解民情民意,并积极解决问题。
从不问不理,到问了才理,再到主动打理,实际上是领导干部互联网意识和运用能力的三重不同境界。从公开的报道来看,区委书记牛颖建应该处于第三重境界——把打理30多个微信群当成了分内的工作,在网上直接与百姓打交道,确保自己的手机、微信等各种联系方式的畅通,方便群众直接反映问题,而且认真对待、积极解决这些问题。这与一些地方公布的电话“永远无法接通”不一样,与一些领导经年累月不回复的“网上信箱”不一样,与敷衍了事的“×长热线”也不一样,展现的是认真了解情况、认真解决问题的诚意。
把微信玩得很转的区委书记受到热捧,本质上不是因为他对网络技术的娴熟掌握,而是源于那份对待百姓的真心、解决问题的诚意、敢于任事的担当,这样的精气神不仅在网络办公中,在现实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红书记”“网红干部”应该更多,应该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状态。(李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