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90后博导刷屏是社会对人才的尊重
2017-08-25 17:55:00  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张立美  
1
听新闻

  2017年暑假即将结束,一批年轻人由学生变成教师。其中,有一些1990年前后出生的年轻学者,刚参加工作就担任名校教授、副教授,甚至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比如,生于1990年的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树;生于1990年的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明侦;1990年9月出生的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顾实等。(8月24日《南方都市报》)

  越来越多的90后教授、博士生导师登上名校的三尺讲台,并没有引起网友像对80后厅官、90后县长那样的质疑,没有招来网络喷子的口水,而是引来点赞声一片,说明社会对高校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认可,也反映了大众对人才、对知识的尊重。大家清楚,这些90后教授、博士生导师与年轻官员不同,他们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才上位的,高校详细公布了90后教授已经取得的学术成就,他们经受得住社会的监督。

  事实上,对于90后教授以及未来的00后教授,网友需要做的就是习惯和适应,不必动辄当成新鲜事刷屏。

  一百年前的中国,正在进行着对中国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这两场运动中,那些领袖人物、代表人物和旗手很多就是那个时代的80后、90后年轻人:鲁迅1881年生,周作人1885年生,钱玄同1887年生,李大钊1889年生,刘半农和胡适1891年生。而在民国时期,年纪轻轻就被聘为大学教授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名单可以列出一大串。比如,胡先骕24岁受聘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林专修科植物学教授,胡适26岁聘为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27岁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31岁任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李四光31岁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

  在自然科学领域,年轻的科研人员的生命力普遍比较旺盛,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科研创新能力则会处于下滑状态,大器晚成者通常很少。总之,对年轻的科研人员,我们要少一点质疑和担心,多一点信任、信心和关心。要进一步改革科研机制,让他们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顺畅,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造福社会和人类。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