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任务,两年完成。”滦平2016年启动5805人易地搬迁,建成9个集中安置小区;2017年启动12909人集中搬迁;明年8月搬迁群众将全部入住,安置搬迁户5208户18714人。变化中的滦平人头富了、村头美了、心头乐了。(8月25 人民日报)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就成了改善群众生活的重大机遇。然而在实际的扶贫搬迁过程中却阻力重重,有的地方,政府发了力,群众却不买账,出现了“出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滦平县,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通过和群众算透对比账、算清工期账、算细资金账,得到了群众的支持,跑出了“加速度”,创造了“新经验”,搬出了“幸福感”,值得我们学习与点赞。
算透“对比帐”。许多群众都存在这样一个观念,就是以前在家可以种地,男人们闲时出去打工,忙时回家收秋务农,女人们在家养些鸡、羊、猪、牛等等,一年下来,虽然不富裕,但几乎没有支出。当搬到楼房上以后,没有了以上收入,反而还有一些生活支出,水、电、煤气、物业、暖气费等等。做为一个农民,收入没有增加,支出反而增大,这让群众很不满。因此,要想让群众买账,就必须算透“对比帐”,要让群众感受到搬迁后居住条件的改变,还要让群众知道,搬迁后不能种地,但是会引进一些企业,发展旅游等等,收入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
算清“工期账”。许多群众不愿意搬迁就是因为有些搬迁项目,在把群众原来的房屋拆迁后,久久不能建起安置房,导致这个过渡期群众很难熬。因此,要想群众买账就必须算清工期帐,往哪里搬、建什么房、谁来建,都由群众说了算,让群众“全员参与”,监督施工单位。
算细“资金帐”。一些扶贫搬迁项目的搬迁条件群众无法接受,而对问题土地流转及赔偿问题模棱两可或避而不谈,甚至还存在一些强拆现象,加深了与群众之间的矛盾。因此,要想群众买账就必须算细资金账,给群众们解释清楚土地流转等补偿问题,算好住新房需要付的资金,以及会增加多少收入等等,让老百姓心里有数。
易地扶贫搬迁要干就要干得让群众满意。算好“三笔账”看似一个很小的创意,却为扶贫搬迁落地落实贡献了大力量。这个思路、这条路子极富借鉴和启示意义,像此种增加百姓“幸福感”的扶贫路子不妨再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