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登门家访的传统美德不能丢
2017-08-05 11:04:16  来源:东方网  作者:吕好玫  
1
听新闻

  据了解,杭州大部分中小学校要求:起始年级和新接班的班主任,在暑期期间需要家访班里每一个家庭,其余任课教师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走访。(见8月4日的东方网)

  要求班主任登门家访,在时下校讯通、微信、QQ群等通信方式盛行的背景下显得难能可贵。既体现了学校和老师的敬业精神,也说明老师登门家访的作用与意义不能被忽视,理应传承与弘扬。

  目前,老师登门家访的缺失,根源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电子家访”便利、快捷、高效,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可以随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能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被老师们看好。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民打工热潮不退,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加上乡镇、村组合并和撤点并校的推进,老师登门家访难以找到家长,既耽误时间,消耗精力,也没什么效果,不如“电子家访”省事省力。殊不知,“电子家访”是“隔空交流”,“闻其声不见其人”,或者“见字不见人”,淡化了情感交流,缺乏应有的温情,不利于老师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的真实情况。而登门家访,老师深入学生家中,与学生、家长坐在一起,面对面,促膝谈心,沟通感情,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成长情况、家庭状况、家长对学习重视程度等,不仅能拉近师生距离,还容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而因材施教。因而,登门家访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办法,理应保留与发扬,决不能丢掉。

  而今,班主任不仅登门家访,还给被家访的每家拍一张全家福,让家长们感动得流泪。这说明登门家访还是深受家长们欢迎的,理应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毕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去。”换言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所有问题的根源出于家庭,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如果老师对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一无所知,就难以因材施教。比如,老师发现某学生离校远,今后看到该学生上学迟到就不会随便罚站;老师发现某学生与家长(监护人)的亲子关系不够融洽,就会给该学生更多关爱。这样就容易达到老师“视生如子”的教育目的,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去。”既然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就需要一种家校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虽说“电子家访”也是这种桥梁和纽带,但无法取代登门家访时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所带来的诸益好处。仅从此方面讲,登门家访不能丢,当倡导。

标签:家访,学生,登门,老师,教育,学校,家庭,家长,美德,传统
责编:陈康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