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中国则向世界传递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给出中国方案。4年来,这一倡议以坚实的行动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并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出民心相通对于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民心如何凝聚,关键在于文化的沟通与认同。孔子学院就是一座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也是一条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从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2004年在乌兹别克斯坦创办开始,孔子学院就以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10余年来,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孔子课堂。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51个国家建立了134所孔子学院和127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在孔子学院的影响下,英国有520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美国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280万人,仅次于学习西班牙语的人数。美、英、法、日、韩等43个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华人华侨把孔子学院作为下一代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场所,视作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
建设和发展孔子学院,有助于提高我国文化开放水平,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感召力和影响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推进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孔子学院已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开展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的成功范例,更让中外民众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作为孔子学院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承办的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现已成为全球示范孔子学院。近年来,天津师大承办了全球首家“海上丝路孔子学院”、英国赫尔大学孔子学院和泰国曼松德昭帕亚皇家师范大学孔子学院等,建设综合水平跻身全国前列。
在与外方合作创办孔子学院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双方增进理解与信任,就可以让更多外国人摘下“有色眼镜”,没有偏见地看待中国。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包括孔子学院在内的各类平台的推动,中华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尤其是自强不息、修齐治平等中华传统价值观,为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难题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视角和中国智慧。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在“一带一路”建设全方位推进的当下,用足、用好孔子学院这一不可多得的优势资源,将其与国际友好城市建设相结合,必将促进中国人民与沿线国家人民相知相通,深化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
(作者:钟英华,系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