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校规不讲规矩是患上了“懒政依赖症”
2017-06-01 08:46: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1
听新闻

  在谈校规之前,先借用时下流行的“大师问答体”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小沙弥,拜了一位佛法高深的大师当师父。半年后,小沙弥找到大师,期期艾艾地说:“师父,我跟您学了半年,宵衣旰食,早晚课不敢懈怠。但回头想想,仿佛什么都没有学到,连经文都没记住多少,我修佛法还有意义吗?”大师抬头看了小沙弥一眼,拿过一把脏兮兮的笊篱、一个水桶塞到小沙弥手里,“去,到河边用笊篱把桶舀满。”

  半天过去,小沙弥垂头丧气地拎着空水桶回来了。“师父,你是不是想告诉我,以我的资质想修好佛法终究是笊篱打水一场空?”大师拿过因反复舀水被涤荡如新的笊篱说:“我想告诉你,修行如同笊篱打水,看似没有收获,其实不知不觉间你已经被洗干净了。”

  这个洗干净的笊篱就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有过类似的一段话:“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句话被教育界奉为20世纪最经典论述之一。

  可见,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几个单词、几个公式,而是让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课堂、校风校规校训、老师学长的榜样以及学校的品格,将优秀的品质浸润到学生人生底色中去,让他们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无限成长的可塑性,成为走上社会后能发挥正能量的人。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会再纠结公众为何对“奇葩校规”如此关注了。大家计较的还真不是男生和女生走在一起时应隔着多少厘米那点事,公众关注的是那些出台“奇葩校规”的高校会给学子怎样的教育。每一条校规都应该能内化为学校的灵魂、引导学生的前行,而不是成为扎在上面的一根刺。从这一点来说,哪怕出台再小的校规都应该深思熟虑,而不是随心所欲。

  “男女公共场合搂抱上曝光台”“严禁校外留宿”“严禁未婚同居”等近期一些高校出台的一大波此类校规,确实反映了学生在课外生活方面的种种问题。大学里男生女生那些微酸的过往,是好事还是坏事,一言难尽,这里暂且不谈。但校规的制定,应该兼顾正当性和可行性。我们很难想象,学校如何去监督每一个大学生下课后跟谁合住,晚上是不是回到宿舍睡觉。更难想象,如果一对互有好感男女生在校园里牵了一下小手就要上“曝光台”,这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和思想开放程度又是怎样呢?

  既然学校从执行层面做不到“天网恢恢”,那么出台这些校规“吓唬”或“杀一儆百”的意味可能更大些。大学生已经成年,对付小孩子的那一套,放在他们身上恐怕效果寥寥,反而会导致集体反感和抵制。而且,一旦学生认为一条校规是吓唬人的,就可能进而把所有校规当成笑话。

  这种中看不中用的校规貌似是为学生着想,细思之下只不过是一种校方的懒惰和逃避,是对自己学校的教育没有自信。或者说这所学校的某个部门找不到很好的办法来引导约束学生的行为,也不排除个别学校不想花时间也没有能力来引导学生,才会想到用一些简单粗暴的处罚方式,说到底还是懒政思维作祟。

  近年来,学校的“奇葩校规”时有耳闻,被学生质疑“变态”“雷人”的不在少数。可是,质疑归质疑,“奇葩校规”还是不断出台。这折射出学校管理的简单化、粗陋化。学校管理者不是从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以及治学目的出发制定校规,有些仅仅是为了图省事。结果大多“奇葩校规”除了派上“吐槽”的用场外,很快就被忘在脑后,然后又继续制定其他“奇葩校规”。一旦染上“懒政依赖症”,校规也就只有越来越奇葩、一条路走到黑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奇葩校规”越来越多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不得不提及,那就是一些高校拍脑袋决策的行政管理方式。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东部一高校出台规定禁止男女“不文明行为”,成立“自律委员会”严管。一男生和女朋友搂抱了一下,被抓现行,要求登记信息,进而引发冲突,自律委员会共七八个人将该男生打伤。抱了一下自己的女朋友,竟招致血光之灾,这男生的心理阴影面积得有多大。鲁迅先生讽刺过的“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的卫道士管理理念,竟然在一所现代大学成为校规,试问这样的校规之前究竟是否经过严谨的讨论?

  社会在发展,高校校规校纪也要与时俱进。禁止学生上网、禁止用BB机,在上个世纪末一度成为一些高校的规范。现在回看,只留下一声哂笑。经不起推敲,经不起时间检验,就怕这所学校的底蕴也会被奇葩校规所污染。

  一次校规的出台,就意味着一份责任。尊重学生意见,把学生意见纳入决策,这是现代大学制定管理规定的基本要求。想要改变“奇葩校规”前赴后继的状况,就是要使校规的产生经过合理程序,改变简单粗放的治校方式,站在“人的发展”的立场上,从做好每一处细节开始,让学校的管理回归专业。那些奇葩校规,应尽早回到由“常识”和“理性”共同构筑的逻辑轨道上去。

  高校校园应当是美好的,学生受到智慧的启迪,形成健全的人格,被人尊重并学会尊重他人。社会期待着这种美好能在学生们离开校园后反作用于社会,让教育成为对未来的溢价。而奇葩校规,无疑是反其道而行之。所以,校规,也该讲点规矩。

  我们期待,以后的每一条校规都值得用青春的美好时光去遵守。(姜伟超)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