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在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勘察设计是铁路工程建设的关键性环节之一,直接影响工程建设标准、建设质量、施工工期、安全性能及运行成本,对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有重要影响。近些年来,我国铁路勘察设计工作取得长足进展,新技术、新手段得到积极开发和运用,科学合理的勘察设计体系正在形成。铁路勘察设计工作的新进展,对铁路勘察设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应不断提高铁路勘察设计管理水平,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国民经济大动脉。
树立综合交通理念。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现代运输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在铁路建设中,应树立综合交通理念,统筹考虑铁路规划与建设,积极推进铁水、空铁、公铁等多式联运,提高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衔接的效率,使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续贯通,更好发挥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立足于构建大交通体系,在运输网络、运输通道的规划与实施上实现五种交通方式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更好满足客货运输需求。
提高运量预测水平。运量预测等前期研究是铁路建设项目决策的基础,采取科学高效的预测方法对提高运量预测水平至关重要。过去,部分铁路项目在运量预测上主观因素过多,给国家和铁路行业带来一定经济损失。因此,铁路勘察设计企业要强化相关专业建设,结合我国铁路特点,积极引进、研究先进的运量预测方法,切实提升运量预测水平,避免因运量预测误差较大而造成项目决策失误。
确保地质勘察质量。提高铁路项目设计水平,保证地质勘察质量、创新勘察手段是前提。铁路勘察设计单位应积极推进综合勘察技术的应用,努力提高建设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水平,为项目选线、特殊岩土处理、建筑物设计等环节合理确定施工方法,同时为水土保持、地质整治、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工作提供翔实数据,真正从技术角度落实工程选线、地质选线、环保选线、安全选线。在此基础上,加强实地勘察、外调工作,保证相关基础资料完善准确,地质勘探量符合规范要求,防洪、通航、交叉跨越协议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勘察基础资料的准确性,确保地质勘察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增强风险管理能力。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发现项目面临的各种风险,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减少损失、实现目标。铁路勘察设计项目的动态性较强,项目各阶段都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应从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对风险管理中的各方面要素进行集成,搭建风险管理平台,使各级各类风险管理组织和人员及时准确地传递和共享各种风险信息。这有利于落实风险管理制度、规范风险管理工作、优化风险管理流程、考核风险管控成果,从而提高铁路勘察设计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完善项目后评价制度。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对已建成铁路项目的建设过程和实际效果进行绩效评价,进而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决策、建设和管理水平。设立绩效评价指标应坚持四条原则:一是客观性,即评价的依据应来自未经人为处理的原始数据,而不是经过筛选的信息;二是全面性,即指标体系充分反映项目的全面特征,能够客观、综合地反映勘察设计项目绩效构成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展示各要素的内在联系;三是科学实用性,即各类指标概念清晰、要求明确,能够准确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同时评价方法便于操作和推广;四是统一性,即在指标体系中,同一评价指标的内涵、计算方法、时间和空间范围应统一,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应相互衔接。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