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互联网+慈善带动了公益慈善事业的迅速发展。说起互联网慈善的便捷,可能不少人都深有体会,现在捐款做善事是越来越方便了。手指一点,就可以为朋友圈里求助的人捐款;有心细水长流长期助人,你可以在信任的公益项目上开通月捐功能;不直接捐钱,你还可以捐步数。这些是对捐款人而言。
日前,我又体验了一次募捐的便捷。我和几个朋友搞了一个小小的公益项目,因为募捐的问题去广州慈善会咨询。原以为会有很繁琐的申报和审批手续,没有想到,慈善平台目前基本上已经建成了“淘宝式”的公益集市。只需在网上填写公益项目的相关资料,发起申请,通过审核,就可以在网上进行募款,募款后按照公益项目的设计进行活动就行了。打开腾讯公益等几个国内知名的网络公益平台,发现申请注册都是同样便利。有心做善事的人,打开慈善平台的页面,所有的公益项目一目了然,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捐款了。
网络公益这些年之所以广受认同,就是因为门槛低、方便快捷,而且更重要的是,善款的捐助和使用过程都一目了然,完全对社会公开,便于监督,大大提高了公益项目的可信度,个人参与慈善的积极性也大幅提高。虽然相对于企业而言,单个人的捐赠数量微不足道,但是,却可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在我国,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公益捐赠的主力军,全国捐赠资源的七八成来自于企业。而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比如美国,超过七成的捐款来自个人。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公益慈善,让更多的小微项目发力,正需要更多“淘宝式”的公益集市来降低进入门槛。
小微的公益项目跟个人捐款一样,看似项目小善款总额低,发挥的作用有限,其实,小微项目数量多,参与的个体更多元,公益项目会更多样化,也会有更多的边缘化的受助群体被发现和关注到,让公益生态圈更加生机勃勃。尤其重要的是,小微的公益项目大多借助朋友圈等社交网络来进行募款,项目的推送、捐赠、进展反馈,都通过社交网络与朋友圈连接扩散,一是通过朋友的共同善举来合力完成慈善项目,这种情感连接,有助于社会慈善文化的培育,二是在网络社交传播过程中,会将公益的影响力成倍放大。
“人人可公益、随手可公益”,让小微公益发挥更大作用,点滴爱心才可汇成“大爱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