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即使孩子有错,也别忙着指责
2017-04-14 17:36:00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陈进红  
1
听新闻

  昨天,相信很多人都被这个视频刷屏,内容是在杭州某商场儿童游乐区,一名女童踩到一名一岁左右男童,男童母亲情绪激动,屡屡要求女孩道歉。女孩家长连声道歉并将女孩叫到身边,但男童妈妈并不满意,多次拉扯女童。甚至还与一旁围观的群众发生冲突并扭打起来。

  当视频发到网上,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引来一大波网友的热烈讨论,随即网友展开了一场育儿问题大讨论。吃瓜群众明显形成两派,一派说男孩妈妈情绪失控,行为过激。而另一派,则找出视频中,小女孩推搡另一围观小女孩的细节,认为女孩恶毒反复推人欠管教。评论两极分化,留言区甚至演变成网友间的骂战。

  其实在网上搜一下,类似这类事件并不少,在公共场所,因为孩子之间的一点肢体冲突,演变成家长的恶语相向,甚至是大打出手。一点小摩擦,会引发口角;口角在几分钟内会引起肢体冲突;冲突被自媒体上传上网,就形成了一个社会热点事件。

  但请选择正确的围观姿势。网络成为了菜市口,敲击键盘的网民变作了法场外的民众。吃瓜群众肆无忌惮地网上指责这小女孩就是个熊孩子。一大群成年人站在社会的高度,指责不到四岁小女孩的过错,用的词真真让人发指。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围观者,都在把暴戾之气任性地挥发。如果说咆哮妈妈失控拉扯了那女孩两把,那么网友的评论却是“撕扯”了那孩子无数次。卢梭曾经说过,罪恶不是最大的危害,打着正义旗号的伪正义才是。

  我们欠孩子一堂公共场合礼仪课,同样,在面对孩子间出现肢体冲突时,我们自己也同样需要这样一堂礼仪课。以旁观者身份来说话,不论是现实还是虚拟的公开空间同样需要讲话的礼仪,尤其是针对孩子的评论。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的时候态度比较激烈,不够理性。往往问题还没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在面对孩子的犯错这个问题上,作为家长的我们首先需要去理解孩子们的行为。

  不要批评孩子的性格或者人品。那些在大人的眼里看起来像错误的事情,在孩子的眼里或许是试探是好奇是吸引大人的注意。别忘了,孩子虽小,但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对事物发生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和推测。

  作为事件的非当事人,网友往往很容易被一些所谓有图有真相误导,然后怒从心起,从而对当事人造成更大的伤害。教育是现在社会最热门的话题,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处理矛盾冲突,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问题。有些网友围观时往往有强烈的代入感,但我们不是当事人。

  我们应该反观的是自己,怎样成为讲理和冷静的模范。家长一定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的孩子会摸仿你的行为。如果父母在背后议论评价别人总是温暖中肯,那么孩子必然不会尖酸刻薄出口伤人,如果父母在公开场合轻声细语,注意不妨碍别人,那么孩子必然不会大喊大叫、肆意妄为。

  如何成为一个理智的、礼貌的好榜样,如何给孩子也是给自己上好一堂公共场合礼仪课,这才是我们每个围观家长应该做出的正确反应。

  而最为滑稽也是最容易出现的结局是:孩子们已经在里面快乐嬉戏了,大人们还在外面闹得不可开交。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