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张纯如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出版,轰动世界。
2017年4月7日,已故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纪念馆,在其祖籍地——江苏省淮安市正式开馆。
作为一名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在北美长大的华裔二代,张纯如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始对南京大屠杀史实的探究和写作,并在1997年出版了轰动世界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令欧美主流社会原本对二战亚太战场、对日本侵华暴行模糊甚至倒错的认识,变得清晰、确切起来。
由于张纯如在北美土生土长,又受过系统的西方写作学、传媒学训练,懂得如何用“国际社会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去揭露日寇二战暴行,《南京大屠杀》一书和张纯如本人的相关言行,起到了中国大陆、台湾和亚洲其他国家、地区官方、学术界和民间努力所难企及的独特作用。
在《南京大屠杀》面世并产生国际性影响后,欧美许多国家对中国及亚太人民,在二战中所遭遇的日本战争罪行表达了更多理解、同情。许多国家将南京大屠杀、将亚洲战场事迹载入学校教科书,日本右翼团体在欧美土地上试图抹杀日本二战罪责、颠倒黑白、混淆事实真相的许多“小动作”也变得更加难以得逞。
尽管这一切的获得并非张纯如一人之功,但她的名字无疑理应与之铭刻在一起,并永远载入史册,为世人所纪念。
在南京,两尊张纯如雕塑,已郑重安放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如今在张纯如的故乡,一座规模可观的纪念馆又拔地而起。这对于已故多年的张纯如,对于关注南京大屠杀、关注二战日本罪行揭露的生者、逝者,无疑都是极好的慰藉。
但最好、最伟岸的纪念馆,应当矗立在公众记忆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侵略者的罪行永远刊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战争的惨痛教训,成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世代流传的永恒镜鉴,才是对张纯如最有意义的纪念。
欣慰的是,人们并未遗忘她,也未令她生前所致力的事业被搁置和淡忘。
张纯如生前的亲密合作者、12年前首次将南京大屠杀载入北美中学教科书(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民间组织“多伦多史维会”,如今正在为通过安大略省“79号个人动议”、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安大略省“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作最后努力。
去年12月8日,这项动议已在省议会通过二读,签名附议的至3月底已逾6万。其中许多都是非华裔、非亚裔。正如部分“史维会”朋友所言,这难道不是对张纯如最久远的纪念吗?(陶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