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老师批家长,为何“斯文不再”
2017-03-21 09:10:00  来源:新京报  
1
听新闻

  据广州日报报道,东莞的王先生开学不到一月,就被儿子的班主任两次叫到学校去批评了。上次开家长会,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当众批评他的情景,一直让他难以忘怀。与王先生有同样经历的是何先生,因为女儿忘带作业,班主任在教室门口把孩子和何先生一起批评了一顿,没过多久,何先生就给女儿办理了转学手续。

  估摸着,这则消息会唤起很多人的共鸣。因为现在的教育中,老师批评家长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很多家长都有如此遭遇,区别仅仅在于,老师批评的时候,是讲究方式方法单独对待,还是什么都不管,劈头盖脸就是一通训。

  而且,不管老师批评的状况如何,能像何先生一样敢于给女儿办理转学的,可谓少之又少——一则,怕孩子换个新环境适应不了;二则,谁也不能保证,新学校的老师,就不会对家长劈头盖脸来一通训,所以,纵然心中再不乐意,都必须默默承受。

  坦率来讲,老师不是不能批评家长,遇到那些对孩子一点不上心的家长,老师在沟通交流的时候,顺便数落上几句,恰恰映衬的是老师的职业与敬业。但是,但凡孩子有过错,就逮着家长一块训斥,却很不应该,也真切反映了当下教育急功近利的弊病。

  理想的老师,应该是理想与修养并存,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然而,现在的教育,更多是一种工业生产的模式,社会、家长、学校逼着老师要成绩,学校日常管理也异常苛刻,作业、纪律、言谈举止等日常考核不但多如牛毛,甚至有的学校,还以学生的成绩为依据,对老师进行末位淘汰。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期望老师可以从容地教书育人?如何能够指望老师不将压力转嫁到学生与家长身上?

  也就是说,老师的“斯文不再”,老师之所以不再优雅,正是功利教育、应试教育种种压力的直接呈现。此种背景之下,老师与家长的关系,也不再是相互协作的关系,家长一方面想尽办法巴结老师、讨好老师,一方面则必须默默承受着老师各种批评与指责,一如那句玩笑话,要么忍,要么“滚”。

  某种意义上,现今的教育,其实是一种“强”教育。越是名校、越是名师,越在家长与学生中间强势、强权——优质教育的稀缺性,使得学校与老师,拥有了强权与强势的资本,批评家长又算得了什么呢?

  老师痛批家长,固然有损形象,但如果功利教育、应试教育始终不破除,优雅地挥舞教鞭,就是一种奢望。(曹旭刚)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