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开通了3个月的广州公交wifi,近日却被反映上不了网。记者在广州登上了一辆125路公交车进行体验。根据车上张贴的wifi使用指示,记者安装并运行了这个名为“16WiFi”的APP,注册并登录后,按照提示进行连线操作,但尝试了几次,都搜寻不到信号。(据2月20日央视)
“公交免费WIFI”沦为半拉子工程,再次暴露出当下城市公共服务重建轻管的严重问题。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为了能够为公众提供更大便利,很多城市都在逐步推进免费WIFI在更大程度覆盖,如此举措,可谓是顺民意、得民心。但在免费开通的同时,必须要常态做好日常性的维护,真正让免费的文化工程惠泽民众。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等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欣慰地看到,不少地区纷纷投入大笔资金优化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无论是不惜巨资打造覆盖城乡的“天眼”设置,以此来强化城市“防护网”,最大程度捍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还是大量的广场、公园以及公共厕所等,都体现了地方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智慧。
然而,令公众感到寒心的是,有很多地区都存在着“重建轻管”的倾向。比如说,前些年轰轰烈烈大肆建设的“农村书屋”,现在有很多成了“半拉子工程”,或是储存的书籍长时间未能更新,或是农村书屋长期紧锁大门,让想要“充电”的群众望而兴叹。还有,很多社区、公园内的健身设施,在破损之后无人维修处理,不仅不利于群众健身锻炼,有的破损设施甚至时常导致群众受伤。
另外,有的地区耗费数千万元打造的“天眼”工程,由于平时未能做到常态化维护,在很大程度上沦为了摆设。每一项公共设施的建设,归根结底是要让人民群众畅享改革“红利”,让百姓众享社会发展福音,因此,每一项民生工程不能虎头蛇尾,不能只是建设初期大肆渲染,只为了追求短期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