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的问题如此突出地在教师行业体现出来,并不是偶然的,中小学教育的老师队伍长期存在性别失衡的状况,高中阶段还好,越往下越严重,到了幼儿园,基本上只能看到女老师的身影。这几年,虽然在扩大男老师占比上,各地都有积极的举措,但显然这么多年的老问题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
这么大一个群体,累积了这么多年的生育意愿,要在这么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释放,几乎必然会产生应对上的问题。不止杭州,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情况。河南郑州中牟县一学校甚至下发通知,要求老师排队怀孕,轮到了才能生,轮不到只能等着,有老师竟然被排到2020年以后去了。
另一方面,社会又对此缺乏必要的准备,显然,在大家欢迎二孩政策的同时,社会对教师队伍中尖锐的矛盾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和周全的准备。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在一项政策推行的同时,各行各业面临的情况可能千差万别,一些女性就业相对集中的行业,需要得到特殊对待。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要求老师作出牺牲,任何群体的生育权都应得到严格的保障,任何以工作之需为借口的人为设限都是开倒车。但谴责不能代替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所只有170个老师的学校,有30个人怀孕生娃,这种人员上的大比例、短时间里的缺勤,不是别的老师多分担一点,大家辛苦一点就能对付过去的。
当问题产生时,如中牟县那所学校一样将问题归结为老师的盲目,或者指责学校侵犯人身权利,都不是积极的应对办法。中牟县限制生育的事情发生后,社会纷纷谴责,这当然都是对的,可是从校长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的措施也属无奈,一个校长能动用资源是有限的。教育是一件不能马虎的事,我们不能用对付的心态面对这样的问题。
这份压力不该由老师来背,也不该由学校来背,而该由社会来背。二孩政策对就业政策的影响是个长期的过程,社会需要给政策留足空间。以往够用的人员配置恐怕不够了,以往短时间里克服一下就能对付过去的问题,可能变成一个长期的问题。这也意味着从总量到结构上都必须作出调整,总量需要增加,性别结构需要优化。教育部门要转变短期、临时性的应对思路,从长远着手制定政策。一所学校难以应对,那么能不能在全区或者全市的范围里统筹解决。范围越大,群体越多,当然资源不平衡的问题越容易解决。固定的人员编制无法解决问题,那么能不能设立一些机动编制老师,哪里缺位就补哪里。代课老师在其中可以发挥比较关键的作用,前提是解决好同工同酬等用工机制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