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回乡还是留城不该是个问题
2017-01-18 17:08: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1
听新闻

    《工人日报》记者在多个城市采访发现,大城市“空城”现象已经在逐渐缓解,务工者年龄越来越以80后、90后为主,更适应城市生活的他们,城市归属感萌芽,更愿意避开春节人潮,选择拥抱新的生活,留城过年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过年,回乡还是留城,依然是个问题——回乡过年热闹,留城过年自在;回乡过年破费,留城过年冷清;回乡过年传统年味浓,留城过年也有新乐子;回乡过年阖家团圆是老传统需要传承,留城过年不给春运添堵是新趋势得适应……

  每年此时,返乡过年还是留城过年,都成为异地务工者难以决断的问题。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工作的需要,金钱的考虑,过年的感觉不再,混得不好没脸见人,害怕被家里逼婚,甚至是懒得跟熟悉的陌生人尴尬地呵呵呵。

  几乎所有类别的第一手数据都告诉我们,中国春节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去年春运总里程达到12亿公里,约等于地球到太阳距离的8倍,几乎相当于你飞到土星度了个假。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更多农二代在城市定居成为城一代,可以想象,这样的景象不会持续很长的时间。至少,作为春运主力军的返乡流,终会越来越少。那时,“回家过年”会成为历史的记忆,因为很多人,很快将会没有老家可回。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对很多农村人来说,远方不在世界,不在北京,也许只在省城;对父母已经不在的人来说, 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真是一种刻骨铭心的伤痛。还有故乡可回,已然成为一种奢望。对我们很多人来说,过年回家的理由,是因为父母还在;当更多农二代在城市定居,而年迈的父母又已不在,大概也就不存在过年回不回家的问题了。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因为父亲的骤然离去,我越来越浓地感觉到,我要珍惜现在的过年感觉,因为这样的年,也许过一次就少一次了。父母在的人也许意识不到,但你终将会意识到的,早一点意识到,过年就没有那么多的惆怅和矫情。用倒带的方式,把今年春节当成你和父母在一起的最后一个春节来过,记忆中的年味就会瞬间回来。

  记忆这种东西往往是不靠谱的,因为过去已经失去所以觉得当年分外美好,因为未来貌似漫长所以觉得此刻分外无趣。把此刻当成过去来过,是增强人生趣味不留人生遗憾的一个心法。所以,对于回乡过年还是留城过年这种问题,我的建议是:如果不是真的没办法,工作实在走不了,车票实在买不到,还是尽量回去吧。

  因为,这样的机会不会太多,不回去,你将来会后悔的。那时候,你想回去,都没地方可回了。回乡还是留城,不该是个问题——还有故乡可回的人,回到故乡;没有故乡可回的人,留在城市。前一部分人会越来越少,后一部分人会越来越多,这是正常的趋势,或有几许伤感,却是发展的必然代价。在整体而言,这是进步的象征,在个体而言,这是伤感的回忆。

  当我们都失去故乡,“回家过年”成为“旧年俗”,在城市的水泥格子间里,只能在梦里回到那个父母总会等着你的小路口,那是你身的来处,也是你心的归途。(止凡)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