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又至一年中秋时!
中秋,桂影婆娑桂酒香甜,讲述着中华民族千年农耕文化的文明瑰丽;中秋,邀月寄相思,诗韵味里讲述着中华民族始终不淡的故土情结;中秋,“团圆”话题里,挥之不去的始终是中华民族为国为家的深情厚谊。
人类历史浩瀚,我们在欢庆中秋佳节的同时,也是在见证生活轨迹变迁、感受时代发展带来的幸福感。传统记忆里,“月满人团圆”,节日的故事尽在民俗仪式的遵循里、世代继承中令地域文化差异百花齐放;如今,互联新时代,地域文化早已打破壁垒烙好了传统文化的时代 “团圆饼”。月饼也不再仅仅是一两种味道,最初简单的糖、红绿丝,发展到核桃、肉松……如今不断新奇出新的月饼馅儿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人民生活的日益美好。
做传统文化的守护人,让中华民族的“根”得以最团圆的代际传承,写满一路的家国浓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团圆”寓意、“丰收”期冀、“幸福”韵味于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间经久不息。中秋的记忆年复一年,时代的书写各领风骚。用时代的真火淬炼传统文化,才能令传统文化沃土在常更常新中得以最好的传承。中秋,以“月圆”做标识、以“团圆”做主题,节日文化带给我们的除了归属与认同,亦有吾辈应做传承人的使命召唤。
以团圆之名,深扎时代沃土,最大程度的挖掘传统节日的时代内涵,不仅为传统文化守好土,更要开辟新土。千年书写只为传承,万般记忆化作仪式。“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前后仪式“上线”,各具民俗文化的中秋庆祝活动,不仅载驭现场“共鸣”,更见证仪式传导认同之功。顺应历史淘沙,让有关家的味道、乡愁的记忆、根的追溯,纵然一路在迁徙,却能在节日的坐标上得以巧妙回归,借以仪式的时代撰写实现“客土”融合。和声时代旋律,融文化韵味于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活动、品节日内涵于媒体传播的时代创新传品、传节日深意于课堂或者生活实践的细微之处……让节日的传承扎根时代书写、融于百姓生活,让“千里明月寄相思”的节日情愫伴随新时代编辑习惯得以最新解码,有关中秋的传统文化记忆随当今科技创新实现着传统与现代的“千里共婵娟”。
做传统文化的守护人,守住传统文化的“疆土”,秉持中华民族的 “寻根”初心,让传统节日的沃土避免“水土流失”;做传统文化的传承人,赓续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文化认同,让传统节日的沃土土肥水美;做传统文化的拓“新”人,厚植时代背景的能量传递,让传统节日的沃土“常耕常新”。如同中秋皓月当空,在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民族集体意识,以及“同根同源、同宗同脉”的文化底色里,映照传统之瑰丽,亦照亮时代之芳华,更照向未来之精彩。
(佟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