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所牵、心之所系、言之所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在人民大会堂闭幕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简短而力的话语,彰显了一个大国领袖的“脱贫宣言”。
他最明白饿的滋味。作家路遥先生,曾经在他的名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写了一群虽贫穷而乐观、虽饥肠辘辘而敢于与天斗与地争的质朴人们。从那片土地走来的还有习近平。他曾说,黄土地是他的根,他和那片土地上的“受苦人”一样,最明白“饿”的滋味。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他说,在陕北插队的几年中过了“四大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因为“饮食关”,“劳动关”就变得异常难过。就是这样一片“烂包”而贫瘠的黄土地,就是这样一群缺衣少食的庄稼人,成了他心头最温暖的记忆,成了他一生念念不忘的第二故乡。
他最牵挂贫困的群众。从那片土地离开几十年后,他牵挂最深的,依然是那里的人们是否还饿肚子。如今,成长为一个大国的领路人,习总书记把“脱贫攻坚”作为自己执政期间的一场硬仗来打,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每到一地,必定到最贫困的县,最贫困的村,最穷困的户,亲自走一走,看一看,时时、处处牵挂着贫困群众。在闭幕会上的讲话,又一次重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正体现了大国领袖矢志不移的“脱贫梦”。“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这些响彻神州大地话语,依然字字千钧,句句铿锵。这正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好集结号。
他最懂得奋斗的力量。在路遥笔下,描述那片贫瘠的土地,没有磨灭人的意志,却激发了人的斗志。这份“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是苦难世界中开出的花朵,是贫瘠土地上孕育出的鲜艳的山丹丹。在最艰苦、最困难的条件下,曾经年少的习总书记,深深地体悟到了什么叫“中国精神”,再苦,再穷,人民依旧孝悌忠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正是对于这种不怕苦、不怕穷的奋斗精神的实践感悟,使习总书记坚信,只要有这种奋斗精神,就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脱贫”“全面小康”就不再是梦!7年岁月的打磨,7年生活的历练,让大国领袖最能体会奋斗的精神力量,也更加坚定了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信心和勇气。
聆听大国领袖的“脱贫宣言”,我们听出了历史,感受到了力量,这些让人振奋的话语,将激励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起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我们一定会走得更稳、更坚实。(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