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 社会组 > 正文
门铃按响,我们怎么开门

小长假来临,您是外出,还是宅在家里好好享受闲暇时光。

叮咚!上门喂猫30-80元一次、上门收纳整理60元一次、上门美甲50-150元一次……近年来,社交平台涌现出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将爱好或者业余时间,变成一项上门副业,让其具备了变现的能力。

#春节上门喂宠物8天挣上万# 的话题,吸引很多网友跟帖羡慕。“上门经济”,真香吗?当门铃按响,这届年轻人能在这股“潮经济”中,分得一杯羹吗?

01这届年轻人,为何爱“上门”

2024年春节假期,“90后”工程师小罗迎来自己副业的“高光时刻”。

大年初一清晨,城市街头鲜有行人,小罗却已经站到第一位雇主家门口。戴上一次性手套、鞋套,打开手机摄像头,输入门锁临时密码,入户门打开,一只毛茸茸的小猫咪出现在小罗眼前。

消毒、清理猫砂盆、喂粮喂水,完成“投喂”任务后,小罗会将视频发给回老家过年的猫咪主人。春节假期,每单收费大约三五十元,小罗筛选的订单大多在同一区域,半天时间就能完成五六单,收入在两三百元左右。

在社交平台上,像小罗这样的“上门喂养师”不在少数。这些“上门喂养师”大都是资深“铲屎官”,通过上门喂猫,不仅能亲近萌宠、结交同好,还能拥有一份额外收入,可谓“两全其美”。

其实,“上门经济”并不是新出现的服务形式。早在2015年前后,市场上就兴起“O2O”的服务模式,英文全称为“Online To Offline”,也就是“从线上到线下”的商业模式。

有媒体报道称,仅2015年上门“O2O”领域,市场就投入近300亿元,但最终仅有极少数企业存活至今。

有业内人士称,这一次“上门经济”再度兴起,源于这届年轻人需求推动。而这里的“需求”,指的是“上门服务”的供需双方。

对于渴望拥有一份副业的年轻人来说,上门服务的启动资金不高、技术门槛较低,且上门时间灵活,一旦拥有稳定客源后,无疑是一条可以触达的就业新思路。

而从消费端来看,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通过购买“上门服务”,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便捷,或是满足更加个性化的需求,也逐渐有了新刚需的趋势。

归根结底,眼下年轻人热衷的这种“上门经济”,是“轻资产+重社交”催生的新经济形态。既有市场需求,也有充足的服务供给,再通过社交平台匹配供需,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构成“线上+线下”的商业闭环。

如今,从上门喂养,再到上门代厨、上门助餐等需求,几乎都能在社交平台得到响应。

02 “上门”之路,隐藏多少“暗礁”

当然,“上门”之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在社交平台搜索“上门服务”,数量、热度能与“安利帖”并驾齐驱的,就是“避雷帖”。

刚入行时的小罗由于“装备”还不够齐全,也没有意识到要全程录像取证,给交易“上保险”,导致自己也踩了不少“坑”,比如“被宠物抓伤”“喂养途中宠物跑丢了”等等。

当然,社交平台频现的“避雷帖”,也不仅是针对上门服务供给方。其中,有一些帖子则是雇主吐槽,“有人收了钱就跑路”,或是“原本定好的两天上一次门,被拖成一周上一次门”等等。

“上门经济”,究竟隐藏了多少暗礁?

首先,交易的“随意性”,履约全靠自觉。目前,“上门服务”的供需信息,大都在社交平台发布,如遇突发情况或纠纷,全凭雇主和服务提供方私下协商处理。不仅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全靠人品”,而且履约情况也是“全靠自觉”。

其次,平台的“非专业”,隐藏合同风险。在社交平台上,交易“上门服务”项目,自由度和灵活度都很高,甚至存在擦边服务内容的风险。原本由平台或公司承担的对上门服务人员资质“把关”,以及对客户需求信息的“过滤”等中间责任,大都转嫁到消费者和服务供给者身上。

再次,服务的“非标性”,质量安全难控。美甲、美容、做饭、喂猫等“上门服务”项目,需要专业技能,但其服务质量的优劣却缺乏标准性评定,因而也容易产生纠纷。而且,“上门服务”交付在“家门内”,还存在证据留存难、安全性难把控等问题。

03 “上门经济”,不只是按下门铃

尽管暗礁隐现,但正如奔腾的潮水,若无岛屿、暗礁的阻隔,又怎能激起美丽的浪花?热辣滚烫的“上门经济”,如何才能走得更远?

从市场维度看,投身“上门经济”要打破“零工思维”。上门喂养、上门代厨等服务项目,大多以次收费、价格不高,很像“零工”。但其背后却隐藏着“圈子经济”“社群经济”,特别是基于“爱好”的上门服务项目,社交属性更强、用户黏度更高,可挖掘拓展的市场前景广阔。

比如,“上门喂养师”服务对象,大多为时间不够充沛的“铲屎官”,那拥有稳定客户群后,从宠物口粮到医疗保健,甚至假期活动,都可以成为新的市场空间。

从法律维度看,亟需建立“上门经济”市场监管体系。目前的法律法规,并没有直接明确上门喂养、上门美甲等服务,是否需要具备相应的资质或者经营许可证。在民事主体关系之中,如果法律对此没有做出禁止性或规范性的规定,它就不涉及违反法律的问题。

然而,上门服务者是否适合从事该项工作?消费者故意刁难怎么办?服务偷工减料、质量不过关,又该如何处理?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呼唤监管部门介入,明确界定行业主管部门、服务平台、服务提供者及消费者之间的权益与责任,确保各方都能在“上门经济”浪潮中,有序、公平地进场。

从行业维度看,亟需规范、健全“上门经济”行业标准。看似“非标性”的服务项目,其实也可以有行业标准。南京栖霞区有一个名为“栖彩颐养”的养老服务品牌,能够提供助餐、助浴、助医等29项服务。其“上门服务团队”由养老护理员、医护康复师、社区工作者、研发顾问团队以及志愿者构成,并且建立了一整套工作评判标准。

因此,尽管为老人提供的上门服务项目,均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承接,但其服务标准、质量把控均有据可依、可考核。随着“上门经济”发展,上门服务者也可以考虑从“单兵作战”,走向团队协作、规模发展。

在这届年轻人“需求”催生下的“上门经济”,自带青春的热烈与纯粹。一次次按响的门铃,一张张映入眼帘的笑脸,凝聚着人与人之间最朴实的信任与链接。这或许也是在数字经济这个穹顶之下,构建新型社群关系、缔造新经济形态的“锁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