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假期,旅游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早在中秋假期前,就有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县域旅游市场酒店预订订单人次同比增长翻倍。“县城美学”成为社交媒体的“流量密码”,“宝藏小城”正不断刷新游客们的旅行地图。
小而精、小而新、小而美,县城旅游的浓郁烟火气别有一番风味。从贵州“村超”、泉州“簪花”,到应县“奇塔”、桂东“凉都”,游客们纷纷错开热门景点,奔赴县城拥抱一场治愈之旅。宝藏小城也靠着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赢得游客们的交口称赞。不过,火爆非常的县城旅游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虽然高铁、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让人们抵达县城变得更加简单,但县内交通“坑人宰客”的现象却让人深感“没苦硬吃”;又比如,“县县唐宋城、处处复古街”过度同质化、商业化的旅游景区也让不少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返。县域旅游如何踏实练内功,服务好异地游客值得研究。
县城居于“城尾乡头”,一头连着大中城市,一头连着广阔乡村,既是推进城镇化的桥头堡,也是沟通城市乡村文旅资源的重要交汇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要“培育发展县域经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使县城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产业兴,县域兴。考虑到县域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存在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旅游产业“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格外重要。因此培育发展县域经济,还需在旅游服务、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等方面立足“地方感”,打造既有“流量”又有“流水”文旅项目,不断提高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水平。
旅游服务的“地方感”,讲究“态度要好”。要坚持营造“老乡感”,以真诚亲切的态度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铸造地方旅游品牌核心竞争力。这不仅要求广大旅游行业从业者树立市场思维与服务意识,克服“有一个算一个”的逐利冲动,也要求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多一些日常巡查与长效治理。在从严监管与严格自律相向而行的过程中,推动旅游服务品质水涨船高,为游客提供舒心满意的旅行体验。
旅游产品的“地方感”,说的是个“投其所好”。数据显示,暑假期间县域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2%,增速持续高于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折射出当下旅游观念的转变,旅行过程中情绪价值与生活体验更受追捧。人们早已倦于打卡旅游的走马观花,疲于热门景区的人山人海。县城生活节奏相对舒缓、物价水平相对较低的特点,在不经意间契合了游客们对漫游式旅行体验的向往。因此,绝不能为打造网红景点而破坏县城生活的祥和与宁静。这种有别于大都市的生活体验,正是县域旅游持续火热的关键所在。
旅游项目的“地方感”,则是指扎根地方的历史与生活文化,目标应是在旅游过程中见“人”。在平遥古城,居民在城内开起客栈;在青藏高原,藏式民居酒店被嵌进村庄。游客们在和当地人、当地文化发生链接的过程中,温柔地彼此触碰,完成从他人生活的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转变。正是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游客不仅收获了对地方文化的深度体验与持续探索,而且成为了推动地方文化走出去的最好宣传使与最佳推介官,为县城旅游与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风物长宜放眼量。我国有近三千个县级行政区,许多宝藏风景还不为人所知,有待开发。对于那些尚未体现出经济价值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切忌贪功冒进冲动开发,急于求成草率建设,而需坚持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并行,推动人文与经济共进,立足地方特色,让县域旅游与县域经济交相辉映,更好造福好县城百姓与异地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