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这株“幽兰”在新时代焕发“幽香”,绝不是简单的喊口号、搞“嫁接”,而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符合时代发展趋势,融入基层 ,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刷“存在感”,才能从“坐冷板凳”到重觅“知音”。
传承发扬传统文化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为了热度营销炒作,否则会引起负面效果。网红“小潘潘”曾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黄梅戏经典桥段《女驸马》的改编版本,但是视频中的小潘潘不停地扭动脑袋,对着镜头挑眉,与经典人物善良勇敢的形象大相径庭,引起网民反感。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可挖掘的价值点不胜枚举,现下大爆的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在朋友圈已刷屏,游戏中中国风格鲜明的建筑、雕塑,游戏取景地的历史,《西游记》中的角色故事都引起热烈讨论,这正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穿透力。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必须去粗取精,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
汲取传统生态文化营养,共建绿色中国。习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云南大象的北上南归之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大世界观,无不体现着传统生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熠熠光彩。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经济发展中要意识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城市规划中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海绵城市”,新农村建设将自然美景融入现代生活,实现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真正改善生态环境,使人人都能感受到生态理念的生命力。
弘扬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共建和谐中国。“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习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引用《论语》等儒家经典,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儒家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大同等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基源。在当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对礼让、诚信等因子的挖掘和继承,完善各种礼仪规范和开展礼仪活动,通过树家风、扬孝道、倡仁爱、行友善等举措,使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济天下”等理念深入人心,在社会领域自觉营造出和谐友善的氛围。
传承传统艺术文化,共建美丽中国。昆山巴城作为昆曲小镇,处处都可见曲韵,昆曲小物件、昆曲邮局、昆曲周边产品的水墨雅集、水墨韵昆曲主题餐厅以及多家昆曲名人工作室可以让游客深入了解和感受昆曲的大美大雅。昆曲还被改编为广播体操,可以让孩子们一边做操一边感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甚至学校还设计了昆曲铃声,成立昆唱古诗词社团,积极培养学生们学习传统昆曲的兴趣。传承对艺术至关重要,如何开枝散叶、延续香火?在年轻一代中引起反响?传统艺术要适应市场化需求,适时推出“青春版”,吸引更多年轻人欣赏参与进来;着重培养下一代传承人,在中小学中举办培训班,通过选拔让年轻苗子走上专业艺术之路,解决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利用官网平台和自媒体合作,加大宣传力度,推出更多的《诗词大会》《国家宝藏》《非遗里的中国》等优秀节目。
传统文化如何与社会发展共振,奏出时代新强音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必须“嫁接”才能存活,反而容易导致“水土不服”。从传统文化中发掘出价值点,可爆点、融合点,循序渐进、多措并举与生产生活连接,润物细无声,方能实现“幽兰”焕“新香”,传统文化重觅“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