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 媒体组 > 正文
文旅拼命“卷”出圈就算赢了吗?

哈尔滨旅游突然爆红,也让各地文旅局不甘充当“旁观者”,开启“内卷”模式。1月12日,河北旅游改名为“河北文旅”,一口气发了70多条内容,并且率先宣布,“山河四省互不内卷条约”结束。吉林文旅也是连夜改名。眼尖的网友发现,河南文旅和山西文旅,开启24小时工作模式,半夜都在输出内容。一些地方文旅部门公开喊话,邀请本地演艺界明星“回家”,期待出圈的心情溢于言表。

1月13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视频号“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公开喊麦发布的一则视频“我姓苏”,引发网友点赞。

各地文旅部门花式整活,让网友惊呼过瘾,这才是互联网经济模式下,现代旅游业的正确打开方式。有竞争才有压力,继而产生动力。各地文旅期待从哈尔滨这波“冰雪旅游”中,索取“流量密码”,带动当地旅游出圈,这是好事。

无论是哈尔滨旅游爆红,还是各地文旅“内卷”,都有核心逻辑,即网红特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现代旅游业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个性化、深浸式旅游体验需求,越来越普遍。看景,更看心情。一个爆火的网红就可能带动一座城市旅游的发展。此前发生的董宇辉事件,充分显示出网红在互联网经济中的流量价值。

同样,哈尔滨旅游爆红,包括2023年春夏淄博烧烤的火爆,根本逻辑是一样的。这其中,除了地方的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和旅游环境的打造,还离不开游客的互动传播。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每一名游客的旅行体验,也可能成为地方旅游文明程度的一场直播。某种程度上讲,谁能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谁能满足游客的情绪需求,谁就能抓住游客的心,谁就可能率先“破圈”。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红,城市也一样。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前一段时间各地文旅局长“才艺秀”,加上网友的推动,很多三线外城市在短时间内抢占C位。

如今,各地文旅部门花式揽客,说明文旅部门具备“网红意识”,争做显眼包, 这是网友乐见的。 其实,淄博烧烤出圈后,各地文旅也抄过作业,但真能火起来的,并不多。

哈尔滨旅游走红,并非偶然。黑龙江省文旅部门负责人曾坦言:“已经做了一年的准备”,“游客需要什么,我们就上什么 ”。可见,哈尔滨的“密码”是细致周到的服务。哈尔滨旅游有令人羡慕的丰厚家底,冰雪大世界、中央大街、索菲亚大教堂、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等,游客来了不愁没得玩,但资源并非王道。现在的旅游主打一个体验感,没有服务的加持,再好的山水,在游客的眼里也只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无法实现“山水含情”。在互联网时代,秉承老一套的旅游治理观念,“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行不通了。

出圈不可能一蹴而就,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更非一日之功,“流量密码”并非不可复制。除了思维方式的转变,根本一点在于,地方能不能俯下身子,能否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把工作做细、把服务做优,让游客感受到诚意。

网友和粉丝的围观,都可能制造网红,带来客流。地方文旅部门还要思考的是,如何变“流量”为“留量”,变“爆红”为“长红”,推动地方旅游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而这些需要的是地方精细化治理和绣花功夫,把游客遇到的大小问题,一件件解决,把旅游市场存在的各种不足,一点点完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