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 媒体组 > 正文
守住中国文化根 写好经典“大文章”

70后阅读经典文学名著、80后收看改编经典改编影视作品、90后追逐“情景式”经典作品,00后沉醉经典改编类游戏。近日《黑神话:悟空传》席卷全球,不仅吸引了中国年轻人“通关”打卡,更引来一众外国年轻人争相学习中国文化,孙悟空带着满满的中国风潮一度席卷全球。

反观近期舆论热点,都与名著经典有关。《黑神话:悟空传》被文旅抢爆,2024版《红楼梦》槽点不少,两部名著虽然一个爆火一个爆雷,评价两极分化,都要论关注度,其实难分伯仲。《黑神话:悟空传》有“天命人”热梗,《红楼梦》就有一“黛”不如一“黛”热词,《黑神话:悟空传》让孙悟空走向世界、金箍棒风靡全球,《红楼梦》就能拿出“模仿林黛玉流泪”大赛,让无数网友“笑中带泪”,两者在话题度上也毫不相让。

历数近年来大热的经典改编作品,电影、话剧、舞剧成为了经典再创作的另一战场。前有基于天才画家王希孟绘制《千里江山图》改编的舞剧《只此青绿》,后有民族舞剧《红楼梦》“千红一窟 万艳同杯”的一票难求;前有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大爆,后有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劫起、浮生三部曲或传承或创新的惊喜。比起二三十年前流行严谨考据、权威发声的潮流,当代经典创作显得更加自由奔放,形式多元,常有“创新之举”,让人“会心一笑。而与此同时,传统戏剧也正与“新经典”频频碰撞,积极探索“出圈”新思路,例如以当代小说家金宇澄原著作品打造的评弹《繁花》、以鲁迅《伤逝》改编的锡剧《涓生之路》等都是从名人名作开始,让传统戏剧+新经典联合发力,构成新“IP”。强强联手,借助传播热潮,也让传统戏剧有了更多新剧目,新观众。

经典要传承,必须要亲近年轻人生活。事实上,文学经典游戏化的步履伴随着时代不停歇,早在《黑神话:悟空传》之前,由《三国演义》演变而成的《三国杀》就风靡一时,以众多历史著名人物再创作的《江南百景图》,也曾以清丽婉约的江南风格、感人肺腑的名人故事博得年轻人的宠爱。

经典要传承,必须主动走进年轻人语态。新时代赋予每个人传播的权利,让每个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说得更响亮。无论你是在微信交流中,频频发送诸葛亮“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表情包,还是在弹幕中用《红楼梦》里 “泼天的富贵”感叹,此时此刻,这些百年前的古老表达,也正见证着此时的所见所感,激发着热切的集体认同。

纵观这些“出圈”的经典作品,之所以拥有驰而不息的生命力,在于善“守”又乐“创”。守的是基本故事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创的是传播载体、展现形式、精神内涵。只有“有守有创”才能既符合观众预期又迎合时代风潮,让经典迭代创新、青春再续,甚至还有 “出圈”的可能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只有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才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才能对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起到推动作用。当今的中国并不缺乏“文化自信”,也不缺乏让中国文化走得更远的文艺创作者们,但在创新的同时,我们应始终坚守“有守有创”,在护住中国文化根脉的同时,有传承有开拓,写好经典“大文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