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6·24”持刀伤人事件中,胡友平挺身而出,阻止犯罪嫌疑人袭击妇女儿童,被连捅数刀,因伤重于26日离世,年仅55岁。苏州市正按程序追授其市“见义勇为模范”称号。胡友平的英雄行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敬仰。
胡友平,一个平凡的中国人。从后续的新闻报道可以发现,她话不多,工作细致用心,勤劳务实,普通得如同生活中的你我。危急关头,她临难不避,张开“隐形的翅膀”,化为侠肝义胆的高光英雄,挡在一对陌生的日籍母子前面,避免了更多人受伤。
胡友平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在她之后,市民、司机和巡警冲上来,将犯罪嫌疑人现场制服。
英雄不是突然进化而来的,离不开孕育英雄的土壤。在中国,见义勇为源远流长,它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根植于中华民族骨髓中的文化基因之一。
经典里有中国人说不完的“义”:“见义不为,无勇也”“义重于生,舍生可也”。成语里,义是义重如山、义薄云天,是义不容辞、义无反顾,是舍生取义、殉义忘身。哪怕乡野村夫,也知晓“见死不救非君子,见义不为枉为人”。家喻户晓的那句歌词——“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唱出了中国人对追求正义、见义勇为的精神共鸣。
这种精神追求不是纸上谈兵,不止于文学想象。而是通过一代代中国人的义举,让人们看见“义”的存在,见证“义”的力量,然后成为见义勇为精神薪火相传的又一代人。
2005年,江苏金坛的小学老师殷雪梅,在带领学生过斑马线时为保护学生安全,舍生忘死地将6名学生从马路中央推到路旁,自己被肇事车辆撞飞致死;2022年,扬州砖桥村村民樊忠毅与犯罪分子搏斗,被捅数刀不幸离世;2023年,盐城响水26岁小伙张可可,与父亲在上班途中发现一辆轿车落水,他跳进水中连救3人,却因体力不支在父亲眼前沉入水底……
他们是合力将汽车瞬间抬起解救车轮下生命的群众,是街头迎着刀锋冲上去的路人甲乙丙,是向山火逆行的“摩托骑士”,是中国大地上每一个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的普通人。
英雄并非从天而降,英雄也不是传说。英雄就在身边,是你我他中的某某。我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明白今天的和平安宁、繁荣光明来之不易,又怎能容忍他人来破坏好光景。
中国不是与世隔绝的净土,而是地球村里的一方安居乐土,这里没有枪支泛滥,没有战乱动荡,没有流离失所。爱,才是英雄诞生的第一驱动力。自古中国人就讲究“仁者爱人”,强调“义,人之正路也”。仁爱涵养出的宜居宜业之地,同样是英雄辈出之地。
一个国家的形象常常通过公民的行为来体现,危难之处总有人挺身而出,这是中国人安全感的来源,也是对试图以偏概全、误解中国的声音的有力回应。在国际语境中,很多对中国的负面揣测源自狭隘与偏见,没见过真正的中国怎能懂得中国?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欢迎来看看真实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