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 媒体组 > 正文
撑起“网络蓝天” 畅享“数字青春”

近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等部门共同发布《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2018-2022年,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从93.7%增长到97.2%,基本达到饱和状态。

在网络线上学习、APP作业打卡、社交聊天、刷短视频、玩游戏……在当今数字时代,使用网络了解世界、学习知识、交流沟通已经是未成年人的一项重要技能。数据显示,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广度和深度明显提升,使用手机上网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一直保持在90%左右,正在使用智能手表、智能台灯、词典笔、智能屏等新型智能设备的未成年网民均超过20%。教育数字化赋能未成年人网络学习,娱乐数字化丰富未成年人精神世界,但如何引导好、保护好未成年人正确利用网络,为“数字青春”撑起“网络蓝天”,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

尊重未成年人在数字时代的发展权和参与权,为“数字青春”赋能。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并不是简单“屏蔽”网络,数字生活已经是当代未成年人的原生环境,树立正确网络安全意识、讲究网络文明素养、养成正确网络行为习惯和掌握网络防护技能是数字时代“原生网民”的必修课。

多方协同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为“数字青春”助力。网络素养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的内核和第一重防御机制,面对网络世界纷繁复杂的信息,凭借未成年网民“一己之力”难以建立起足够“硬核”的内在屏障。这就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以及由平台技术助力,重视网络上的新风险,形成教育有方、监管有力、惩处有效的网络保护环境。家校之间要加强沟通,引导未成年人鉴别网络信息,教会他们如何让网络成为学习、生活的好帮手;网络平台要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与自身利益共同考量,输出优质的内容;监管部门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

立法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为“数字青春”护航。2023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领域治理体系,健全青少年健康成长法治保障的重要举措,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道阻且长,但只要集齐各方力量,协同并进,行将则至。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网络蓝天”会更加清朗,“数字青春”定将自由绽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