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 投稿作品 > 正文
以更大定力呵护“小巨人”成长

近日,工信部召开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会议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今年1至5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收利润率分别为9.9%、7.1%,比规上工业企业分别高出4.7、1.9个百分点。会议表示,今后将坚持帮扶和发展并举,引导中小微企业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得了有目共睹的长足发展。但对正处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来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还有很大的发展及提升空间,还需以更大定力呵护“小巨人”的成长,使其更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以便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工贵其久,业贵其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状元的秘诀就在于,用心专一、持之以恒。一个人如此,企业也同样如此。尤其是处在学科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且学科间联系越来越密切,科研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的当下,一个企业如果能始终专注于“专精特新”,就不难成为该细分领域的“状元”。古今中外一些企业之所以能逾百年、甚至数百年而长盛不衰,靠的就是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心无旁骛、精益求精,于是“小巨人”也就逐渐成长为“大巨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无论外界如何纷纷扰扰,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守得住初心,钻之弥深,终能闻得“梅花香”、磨得“绣花针”、练得“九阳功”,而成长为“隐形的冠军”。

国家现代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近期“两个毫不动摇”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两颗“定心丸”,更是打消了企业发展顾虑。来自国家、社会的精心呵护、精准扶持、精致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更优越的条件和环境。尽管面临着西方国家大行科技政治化、武器化之举,大搞“芯片联盟”“脱钩断链”之事,但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整体推进的切实保障以及各类政策的扶持下,属于“专精特新”的“科学的春天”已然到来。这必将是“小巨人”成长的“最美好时代”。

“小巨人”的成长等不得、急不得,需要企业和外界的“双向奔赴”。做大做强无疑是企业难以舍弃的追求。但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烦恼。对“专精特新”而言,规模大未必就是好事。一些“其兴也勃焉”的企业,立足犹未稳,就急急忙忙开枝散叶,于是难免“其亡也忽焉”,这种教训不可谓不深刻。要清醒地认识到,有一些东西是无法大规模量产的。唯有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克制“求全”“做大”的时不时的冲动,保持一份定力,做自己该做的事、适合做的事,而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社会也要给予更大的宽容、更多的耐心,不能一味地拔苗助长,只顾眼前利益,急于“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一流”。欲速则不达,只有企业与外界“双向奔赴”,那些深深扎根于肥沃土壤的“小巨人”,才能在适宜的条件下破土而出,成长为参天大树。

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需要更多专精特新的“小巨人”,给予他们更大定力的呵护,那么他们就一定会乘长风破万里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