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 投稿作品 > 正文
水韵江苏 文化流淌绵延不息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江苏而言,水系发达,水网密布,有着“水乡江苏”之称,成为水文化得天独厚的载体。在历史的长河中,运河沿线始终是江苏的经济重心和文化高地。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蜿蜒在江苏大地上约790公里,流经8个城市,滋润着广袤土地。贯通古今的大运河作为沟通南北交通要道的漕运时代已经终结,但它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新时代已然开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江苏首当其冲。

近年来,江苏主动担当作为,高位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建设示范样板。2019年以来,江苏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注重规划引领,制定了《江苏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为大运河文化保护和文化带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大运河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保护好运河文化任重道远。运河沿线城市要立足于现有的规划制度,推进运河遗产保护工程,开展运河遗产考古研究,梳理运河体系脉络,利用科技创新手段,加强运河遗产检测与评估,形成全面、系统、有效的保护体系,为大运河的长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运河文化是一座宝库,千年古河焕发新的蓬勃生机,不仅要善于发掘其文化价值,更需要讲好运河故事。江苏持续打造扬州东关街、淮安都天庙等运河精品街区和邵伯、河下等特色名镇,充分展现当地运河遗产魅力;苏州“运河十景”、扬州“运河十二景”、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等地域特色项目不断推动运河文旅融合发展。在信息化时代,除了打造实地景点,还可以考虑多载体的内容输出,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比如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打造 " 云端运博 " 等创新信息技术手段,让网民足不出户,便能沉浸式感受到大运河的文化魅力。

“环以万顷湖,粘天四无壁。蜿蜒戏神珠,正昼飞霹雳。”历史的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于祖国的山川大地,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融汇成一份厚重的文化底蕴。在新的起点,我们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让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闪耀未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