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 投稿作品 > 正文
有一种信心,叫江北

属于江北新区的8周岁生日,在这个生如夏花的时节,如约而至。

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雄安新区时,用16个字指引国家级新区发展方向: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

站在8周年的节点,这16个字对于江北新区的启示意义,至关重要。在很多问号被拉直的过程中,也会随之出现很多新的问号。唯有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才能有创造江北历史新篇章的底气。

那么,信心从何而来?

一周多前,由武汉市委书记、市长率领的武汉市党政代表团前往长三角地区考察学习、深化合作,第一站便是南京。“武汉发布”发表了一篇近7000字长文《南京这两个地方,给了武汉什么启发?》,文中所指的这两个地方,一个是位于江北新区的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另一个便是江北新区。

对于产研院如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如何让“智慧城市”向地下要空间、国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如何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这些课题,文章都有着深刻的研究和理解。

这不免让我们有几分感慨:换一个角度去看我们每天生活的、习以为常的城市,这8年来,在学习上海浦东、深圳前海等一系列先进发展模式的同时,所沉淀下来的变化以及所累积下来的经验,也已然成为别人眼中的“他山之石”。

所以,今天,在新区获批成立8周年的日子,我们不妨站在更宏大的历史观下,来看待如今江北新区的发展。

江北所拥有的发展机遇,所经历的路径探索,无时无刻不备受瞩目,同样也都无一例外地被写入历史。建设江北新区不只是在长江北岸的谋篇布局,更是重塑南京乃至江苏的发展格局,是打造未来最重要增长极的战略举措。

今年的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高标准建设南京江北新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韩立明强调,江北新区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中奋力走在前、作表率。

8年的发展,城市面貌已然翻天覆地。同样也不可否认,3年疫情叠加下的诸多不利因素,难免会成为现实发展的阻碍。从历史的宏大叙事来看,螺旋式的上升才是主旋律,发展总有它的周期性和规律性。

与雄安新区不同,江北新区不是从无到有,也并非完全从蓝图到实景。前几日,关于“南京有没有大厂”的话题被吵上热搜。其实,90年前南京便拥有了举世公认的远东第一大厂——永利铔厂,就在江北新区,如今的大厂街道。江北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带着大国重器的承载,以及相对主城较为欠缺的底子,迈入国家级新区序列。

“蝶变”是江北必须经历的历史进程。8年的摸索和沉淀,“3+3+X”现代产业体系清晰,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步稳蹄急,集成电路、生命健康、高端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势头正劲,同时沿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前沿方向布局未来产业。

眼下的江北新区,正建起一座“现代产业大厦”,快速集聚高端人才,成为创新引领现代化发展的新高地。城市、产业、人口,不断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成为新区发展的内驱力。

蝶变的过程,靠信心,靠定力。国家赋予江北新区“自主创新先导区”的战略使命,“先导”意味着没有完全成熟的经验可以直接复制,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体制建设,其实都是在勇闯一条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先行先试、大胆创新,这是江北新区从诞生之日起便自带的基因。

历时8年的发展,江北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社会固投等主要指标实现翻番。过去的2022年,江北新区全域GDP突破3700亿元,占南京市比重超20%。

可量化的东西,是一系列的数据指标;不易量化的,是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相比之下,后者的意义更不同寻常,因为感知最为真切,摆在每个人面前。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所有一切发展的信心,都来源于人民,而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又是工作的出发点和导向。

新签约的名校一个接一个快速落地开工,集团化办学向纵深推进;商圈的集群效应日益凸显,成为南京新的消费中心;各级卫生医疗体系愈发完善,家门口的公园凝聚着对惬意生活的感知,“15分钟便民生活圈”更是新区鲜明的社会治理名片……

短板不断被补齐,优势不断在放大。

还有交通,它对于江北的发展太具有标志性意义了。过去它是痛点,而现在它是值得想象的空间。

从去年底的燕子矶长江隧道开始,未来将以每年新开通一条过江隧道的速度,拉近大江两岸的距离。两条不断提速修建的地铁线,更是让百万江北人翘首以盼。

为什么11号线如此重要?因为江北新区梦,不只落脚在研创园和医药谷的每一个试验台,也落脚在柳洲东路地铁车厢里那些年轻面孔。从大厂直到桥林,它将大江北真正连为一个整体。其实,又何止是大江北?周边的滁州市民,每日跨省来新区上班已是寻常。

为什么4号线二期如此重要?套用我们后台网友的一句留言:从北京东路到北京西路,再到江北核心区以及未来的南京北站,它串联起的,是整个南京城市发展的脉络。

两条地铁修建背后的逻辑是,区域融合、跨江融合,是对江北历史发展格局的重新塑造。

一条青龙绿带从滨江大道蜿蜒直抵老山脚下,公园就在城市路边,随时停下都是景区。长江和老山的自然资源禀赋下,建设不是为了破坏,而是以保护为前提为百姓去创造美好。

沿着滨江岸线,从红色广场到定山城市客厅,从浦口码头再到即将焕新归来的浦口火车站;从研创园隔江相望河西CBD,产业与生活相连,江北与江南融合。拥江发展,才是对于未来更美好的想象。

江北人所憧憬的生活,已经愈发从画像走进现实。国家级新区,越来越有了清晰的答案。

再回到开篇的那个话题:

为什么武汉党政代表团的长三角之行第一站就来到江北新区?

作为国家中部中心城市,武汉正举全市之力打造长江新区。同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板块,经过了8年摸索的江北新区,无论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方面都在打造东部沿海地区除浦东新区外又一个重要的国家级新区样板。江北新区的发展,更有着当今时代的现实意义。

过去8年,已写入历史;今天,新的历史展开画卷。

8年再出发,唯有自信、自知、自觉。

自信,信江北,新主城宜居宜业,唯有保持定力、不忘初心。

自知,知不足,老百姓热切期盼,唯有潜心求索、踔厉奋发。

自觉,觉未来,新使命重任在肩,唯有志存高远、勇毅前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