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 投稿作品 > 正文
漫评:让千年文脉在江苏大地绽放美丽光彩

七月的江苏大地,大江南北回荡“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最强音。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他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何以文明?何以中国?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时光流转,如何让江南,这一中国人的诗意,在当代创新性传承、创造化转化,江苏一直在探索,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文化自信,“苏”写“最江南”新篇章。

何以江南?是水乡那迷人的景色和远处传来的幽幽钟声,吟诵至今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江南文脉;是“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的精致丽舍;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暮春初夏……江南是“烟笼寒水夜笼纱”的山水江南,是“枕水人家、拼搏进取”的性格江南,是“苏湖熟、天下足”的富饶江南,这篇美丽富饶的土地,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拼搏奋斗出来的,也正因此,留下了太多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孕育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品质,涌现了一大批妙手著文章的仁人志士。于谦的“但愿苍生俱保暖”,顾宪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炎武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人其言,彰显了江南人的倔强风骨和剑气箫心。守护好江南文化的根与魂,赓续千年江南文化,这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情感寄托和精神归宿,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目前,在建的冠以国家之名的文化公园有5个,分别是长江、黄河、长城、大运河、长征,它们是中国最有辨识度的国家文化符号,其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将以“国家”之名组团出道,打造顶流1P。江苏是大运河和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省,理应在当代大运河和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面率先承担使命、做出贡献。这不仅是国家赋予江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使命,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水平、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及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战略性、标志性文化工程,江河交汇塑造了江苏鱼米之乡、吴韵汉风、水色书香、开放包容、精致秀美等人文特色,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传承者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建好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传播更多承载江苏文化、江苏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不仅有利于发挥江苏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影响力,也为不断增强江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创新开辟新空间。

无边光景时时新。传统文化记录在诸子百家中,蕴藏在琴棋书画中,呈现在传统节日里,镌刻在亭台楼阁上,源远流长,从未断层。现在,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转化、创新开辟了新的空间和路径,让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更多元、更新颖、更丰富、更高效。借助数字技术,博物馆里沉寂的文物,穿越时空与游客进行千年的对话。炎炎夏日,江苏文博馆“打卡”热情高涨,“流淌千年‘数’言新生”——穿越时空的大运河,《江苏文库》被“搬到”线上、走向云端,昆曲数字机器人让人惊艳,一系列数字化探索、实践,正让文化融入当下生活,变得越来越融合,越来越生动,让我们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在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上镌刻下江苏闪光的足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