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 投稿作品 > 正文
以“三农”弦乐唱响振兴高歌

2月13日,国务院发布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现状,守好十四亿多人口密切相关的粮袋子至关重要。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也是“十四五”规划稳步推进的根本保障。

抓好稳产保供头等大事,行吟粮食安全“咏叹调”。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十九连丰”,延续了往年的丰收,也承载了更多辛劳。对于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安全一直是“天字第一号”的大问题,我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保障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一方面,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另一方面,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好种子,运用好技术,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才能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守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迭奏基层治理“圆舞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团结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打赢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取得历史性进步,万千“苦瘠之地”垦作“幸福之家”。一号文强调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而人才是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重点帮扶县要深入实施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驻村干部更要将身体扑在基层,心思想在基层,感情留在基层,探索以党建为引领,着力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富民优势,谋划产业布局“新路子”和产业振兴“新点子”,从源头筑牢防返贫“防护墙”。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轻哼文明风尚“叙事谣”。“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宜居宜业,方得和美。乡村美丽与否,不仅取决于美化绿化工程、乡村外在面貌,更要看乡风民俗和内在的精神面貌。这就是每个乡村独有的“里子”,这种“里子”是村民的淳朴,是民风的沉淀,是文化的传承,美丽乡村的“里子”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传承、需要坚守,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在美丽乡村“里子”的打造上,注重呈现生动鲜活的乡村特色元素,努力保护传统的乡土文化根脉,同时也要赋予美丽乡村新的时代精神,让这种独一无二的气质,成为美丽乡村最亮丽的底色。

心有所向,何须远行,乡村也有诗与远方。随着“三农”工作的稳步推进,乡村正以“绿遍山原白满川”的状态和“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唱响一曲又一曲振兴高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