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性修养作为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的基石,唯有以“时时勤拂拭”的自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久久为功,方能锤炼出堪当时代重任的坚实党性,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筑牢思想根基。
自查自省知偏差,在反躬内省中辨明党性不足。自查自省是增强党性修养的“前置工序”,是党员干部践行自我革命的精神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若回避自我检视、放任思想“蒙尘”,党性修养便会因“方向不明”沦为空谈,更无从践行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要主动向内审视,精准识别思想与行为偏差,为党性锤炼找准靶向。从本质上看,自查自省是对党性的“精准诊断”,既需秉持“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将检视融入日常,在常叩政治之问、常思为民之问、常醒纪律之问中防微杜渐;也需以“取法于上”的高标准校准自我,对照党的创新理论、初心使命与先进典型,不避重就轻、不隔靴搔痒,深挖思想“漏洞”与党性“短板”;更需怀“检身若不及”的坦诚,敢于认账、直面问题,既查显性不足,也挖隐性根源,既看工作偏差,也找思想病灶。唯有在反躬内省中常掸思想之尘、常思贪欲之害、常破心中之贼,才能确保党性航向不偏、初心本色不改。
动真碰硬祛病灶,在自我革新中锻造过硬党性。若说自查自省是“诊断党性问题”,动真碰硬便是“治疗党性病灶”,是党性修养的“关键工序”。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下的党性锤炼,绝非“和风细雨”的表面功夫,而是“刮骨疗毒”的深层改造,党员干部需摒弃“遮丑心态”“过关思想”,以“向自己开刀”的魄力,将“病灶”连根拔除、不留死角。动真碰硬的关键,在于以较真态度抓整改,不搞“纸上整改”“口头承诺”,也不做“一团和气”的表面文章,而是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直指要害,通过深挖根源、明确目标、压实时限,实现“红脸出汗、排毒杀菌”的效果;在于以强硬姿态守底线,对违背党性原则的言行、触碰纪律红线的行为零容忍,不搞“下不为例”的纵容,不做“网开一面”的妥协,以纪律硬约束校正行为偏差;更在于以求真精神践担当,摒弃“躺平”心态与“佛系”思想,将解决党性问题与履职尽责结合,面对矛盾困难不退缩,面对歪风邪气敢斗争,让党性要求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唯有敢于向自身“病灶”开刀,向不良风气说“不”,方能在斗争中淬炼党性、增长才干。
持之以恒见实效,在久久为功中巩固党性本色。党性修养不是“一劳永逸”的一次性工程,需要“常抓常新”的维护,自查自省不能“一阵风”,动真碰硬不能“一时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锤炼党性要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这深刻揭示了党性修养的长期性、持续性特征,而作风问题的顽固性与反复性,更决定了党性锤炼若时紧时松,必然出现“反弹回潮”,唯有常态化长效化推进,方能固化为思想与行动自觉。要始终保持理论武装的自觉,在反复研读中悟透核心要义、坚定立场观点,在学思践悟中融会贯通、知行合一,为党性“补钙壮骨”;要将党性修养融入日常,在决策时对标“人民立场”,执行时严守“纪律规矩”,待人时秉持“真诚务实”,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要坚持制度约束不松动,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在监督约束中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让党性修养在制度保障下持续提升。党性修养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打磨锤炼,方能在岁月沉淀中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党性修养关乎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关乎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新时代党员干部当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坚韧执着的信念、动真碰硬的勇气、持之以恒的毅力,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在自我革命中砥砺初心,在履职尽责中践行使命,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党性保障。
(沭阳县委组织部 张元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