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年轻干部怀揣建功立业之志,期盼在时代浪潮中成就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不仅需要过人的能力与魄力,更离不开一颗对人民纯粹炽热的赤子“诚心”。唯有用至真至诚的态度对待人民,以真诚贴近群众,以坦诚请教群众,以竭诚服务群众,方能书写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答卷。
涵养“真诚待民”之心,筑牢成事之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员干部若脱离群众,便如同鱼儿离水、树木断根,终将一事无成。唯有以真心换真心,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获得最可靠的智慧源泉和最深厚的支持力量,为成就事业奠定最坚实的根基。年轻干部要在倾听民声中找到干事方向,摒弃“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围着餐桌谈,照着材料编”的形式主义作风,主动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倾听真声音、了解真需求,以真诚之举换来真心反馈。要在贴近民心中校准成事导向,把屁股端端地坐在群众的一边,在身挨身坐、心贴心聊中深化感同身受,进一步细化群众诉求“颗粒度”,夯实做成群众满意之事的坚实基础。
永葆“坦诚问计”之心,汲取成事之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群众身处生产生活一线,对问题感知最直接、最深刻,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只有永葆“坦诚问计”之心,汲取群众智慧,才能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这种坦诚,是一种政治智慧,更是一种工作方法。年轻干部应当始终保持虚怀若谷之心,真心实意、诚心诚意拜人民为师,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汲取营养、提炼经验,在进一步的转化内化深化中升华为破解难题的妙计良方。要展现求知若渴之姿,不“不懂装懂”,虔心向群众请教政策落地堵点、民生保障痛点,勤问计于民、真问策于民,让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推动工作的“金钥匙”,为建设发展提供更加科学务实的解决方案。
锤炼“竭诚奉献”之心,砥砺成事之风。“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成就事业,来不得半点虚功,必须依靠竭诚奉献、坚持不懈地奋斗。竭诚,意味着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代表着永不言弃、久久为功。年轻干部要强化“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理念,将对事业成功的追求,融入竭诚为民、务实笃行的实际行动中。要涵养利长远的格局,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不重显绩重潜绩,坚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好事,以群众的真实获得感赢得信赖。要葆有见到底的韧劲,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项接着一项干,不折腾、不反复,直至抓出成效,以始终在路上的奋发有为、竭诚奉献,将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
(连云港市赣榆区塔山镇 廖孟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