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1 10:17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熊昌龙  
1
听新闻
以“关键子”激活乡村振兴“满盘棋”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师生的回信,饱含厚爱、充满期待,蕴含的“强农报国”使命与“知农爱农”的情怀,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身处乡村振兴的一线,更要认真学习体会回信的希望和要求,从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出发,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间破局夺隘、创新突破、惠民纾困,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充满希望的棋局。

树人才之基,破“谁来振兴”这个时代难题。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活力在人。我们不仅要在“如何让人才进来”上下功夫,还要在“如何让人才留下来、用得好”上下功夫,更要彻底破除人才培养与乡村实践“两张皮”,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在乡村同频共振。既要仰望星空,培养一批能摘取星辰的科学大家,更要俯身耕耘,锻造一批熟悉技术、精于经营、善于管理、服务社会的“新农人”及治理带头人,构建“引得来、育得强、用得好、留得住”良性生态,以制度创新,冲破身份壁垒、学历枷锁,真正树立“以贡献论英雄,以实绩论升降”的鲜明导向,让每一份才华都在田园中绽放光芒。

把牢科技之舵,聚焦“怎样振兴”开创新局面。中国式现代化,科技现代化是根基所在,农业现代化要靠科技自立自强来支撑。必须牢牢掌握创新主动权和发展主动权,瞄准种业创新、智慧农业、绿色发展等领域,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建设一批重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形成聚智成果的高地和创新竞胜的胜地。更需打通成果转化到现实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发现、研发、应用、推广”的传导通道,主动适应数字化转型大潮,加快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与现代农业体系全面融合,倒逼生产流程、产业组织和价值结构的重塑,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加速。

铸魂“何以振兴”之问,答好“乡村的价值之核”之题。没有文化的乡村振兴是空洞的,乡村振兴必须走复兴乡村文明、涵养乡村文明价值之路,要把形塑乡村之“形”,塑造乡村振兴的宜居宜业样貌,与赓续农耕文明的生命根脉、涵养现代乡村文明的精神特质有机统一起来,推动乡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凝结在历史长河里的村规民约、乡风民俗,转化为现代乡村治理的有益资源、凝聚乡村人心的稳定力量。要以打造特色乡土文化名片、建设深度体验型农文旅融合新项目等创意农业模式,让蕴藏其中的文化资源活起来,将乡土文化活化为驱动乡村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本,让亿万农民因文化自信而自信,让亿万乡村因文化而兴,才能真正形成乡村振兴最牢固的内在定力与持久不竭的发展动力。

(金湖县委组织部 熊昌龙)

标签:
责编: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