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两委”换届,是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的稳固。要把村“两委”换届工作做细做好,把“十四五”村级发展攒下的好基础、好传统稳稳接住,为“十五五”乡村振兴铺实第一块组织基石。
“十四五”这几年,乡村的每一点变化,都藏着村级党组织的担当,浸着老班子的汗水。田埂上,有老书记们为搞特色种植,跑外地选苗、请专家指导、找市场销路,奔波数十次后,让荒地变成村民的“产业田”。村道旁,有村“两委”班子挨家沟通清理垃圾,推进污水管网改造,把夏天飘着异味的街巷,变成饭后散步的整洁路。疫情时,有老党员们值守村口卡点到凌晨,帮居家老人代购药品和蔬菜,用最“接地气”的守护,把干群关系贴得更紧。这些年,村级党组织的“堡垒”越筑越实,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这些都是老班子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成绩单”,更是这次换届中最该珍视的“传家宝”。
新一轮换届不是“另起炉灶”,也不是让老班子“匆匆退场”,而是新老手拉手递稳事业“接力棒”。乡村发展没有“速成法”,很多事得几届班子接着干。有的村刚蹚出特色种养殖的路子,种苗培育、市场对接还在关键期。有的村正在推进老旧管网改造、文化广场建设,民生工程不能“半截子”。有的村刚跟村民许下“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承诺,分红计划还没落地。这些没干完的事、没兑现的承诺,都是“接力棒”里的重要内容。新老交替的关键,就是要把这些“未完待续”的工作接过来、干下去。应先把以前的好思路、好做法弄明白,再结合新政策、新机遇琢磨创新,让乡村发展蓝图在“传承”中升级、在“接续”中完善。
眼下换届刚刚铺开,最该避免“重换届、轻衔接”的误区。不用催着老班子“交权”,也不用逼着新班子“亮相”,多给些“传帮带”的时间与空间更实在。多开几场新老座谈会,让老班子不光说成绩,也讲讲过去“踩过的坑”。多排几段跟班学习,让新干部跟着老党员下农田、访农户,在实践里学真本事。多列几张“衔接清单”,把产业项目、群众诉求等一一列清,明确谁来接、怎么干,让“接力”有章可循。毕竟,换届不是为了“换个样子”,而是为了乡村发展更有活力、村民日子过得更好。只要守住这份初心,衔接工作慢一点、稳一点,都没关系。
(宿城区委组织部 陈俊杰 项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