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3 09:43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高亭超  
1
听新闻
为仕贵在为学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型政党建设,多次援引《荀子》“仕者必为学”的古训,旗帜鲜明地指出,“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为仕贵在为学。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唯有将学习作为终身课题,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能答民族复兴的“时代问卷”。

“仕者”为何“必为学”?党员干部承载着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期待,更关联着一方发展的兴衰、万家灯火的冷暖。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百年变局交织叠加,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多样,治理场景瞬息万变,倘若领导干部“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就会在风险挑战面前“脑中一锅粥、手中一团麻”,不仅办不成事,还会误事、坏事。因此,学习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防止“本领恐慌”的“安全阀”,更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发动机”。唯有常学常新,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才能在风险挑战面前不“迷”、不“盲”、不“乱”,在改革发展中求“稳”、求“准”、求“进”。在这个意义上,“为学”是为仕的底线要求,也是最大底气。

“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为学”与“为事”一体两面、互为滋养。“为学”若不能落地生根,便是无果之花;“为事”若缺乏理论支撑,则易成无舵之舟。现如今,有的干部满足于“打卡式”学习、“盆景式”调研,政策制定与基层实际“两张皮”;有的干部困于经验、思路板结,面对问题只会老办法,打不开新局面。这种“学归学、干归干”的割裂,不仅消解了学习的严肃性,更会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学必须真用,真用方得真知。一方面,理论学习要破除“本本主义”,坚持带着问题导向学,既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更将其转化为分析问题的“金钥匙”、破解难题的“桥和船”;另一方面,干事创业要杜绝“经验主义”,注重在一线检验学习成效,主动汲取新理念、拥抱新变革,运用所学来洞察规律、谋划战略,让宝贵的老经验在与时俱进的理论活水灌溉下,焕发新的生机。

“为事”之成,终要回到“仕以为民”的价值原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群众口碑是衡量“为事”成色的最好标尺,也是检验“为仕”价值的最终标准。“当代愚公”黄大发,为解决群众吃水难题,用36年时间苦学水利知识、走访地质专家、带领村民凿山修渠,终让“天渠”引水润泽万家;“黄桃书记”黄诗燕,为破解炎陵县贫困难题,精研黄桃种植技术和土壤环境数据,牵头制定《炎陵黄桃产业发展规划》,带动3.4万贫困人口脱贫。党员干部要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学习的最高标准,把“解决多少实际问题”作为衡量干事的重要标尺,把“学”的成果转化为“事”的实效,把“事”的实效落到“民”的笑脸,在时代答卷里烙印下属于共产党人的价值坐标。

(仪征市委组织部 高亭超)

标签:
责编: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