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是党员干部推进各项工作不可或缺的硬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面对问题的态度,如同一面镜子,映射胆识气魄,检验能力担当。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当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既敢于直面问题,又勇于解决问题,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中彰显担当本色,助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进。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解决粮食安全难题,袁隆平院士带领团队扎根田间地头,在千万次实验中捕获杂交水稻的遗传密码;面对“卡脖子”技术难题,航天团队从发动机叶片铸造的毫厘之差破题,用自主创新叩开宇宙之门……奋斗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问题是创新的磨刀石、解题是发展的助推器,展现出了强烈的担当精神、斗争精神。然而,现实中仍有部分党员干部畏惧问题,有的患有“近视眼”,装作看不到;有的患上“鸵鸟症”,埋头不理会;还有的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粉饰客观事实。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对问题的忽视、回避与拖延,如同给发展埋下“定时炸弹”,容易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不仅影响工作推进,更会损害群众利益、动摇事业根基。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发展前进的过程。”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每一步都考验着能力素质、检验着工作作风。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从细微处探察问题,用好调查研究重要法宝,主动到生产一线、项目前沿“找问题”,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轻视,对制度类、执行类问题不含糊,把真情实况摸准找全,避免顾此失彼、因小失大。看到问题不解决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要精于从症结处剖析问题,坚持用系统的观念、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不满足于“知其然”,更追求“知其所以然”,深入抽丝剥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理清来龙去脉,精准找到问题的“裉节”所在。要勇于从长远处破解问题,将矛盾问题置于发展大局、战略全局中考量,既重视显性表征又关注潜在趋势,加强前瞻性谋划,走一步看三步,实现“解决一个问题、总结一类规律、治理一个领域”的良好效果。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面对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广大党员干部唯有以不回避、不畏惧、不服输的责任担当,瞄着问题去、迎着问题上、盯着问题改,才能在新征程上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连云港市赣榆区委组织部魏入帅、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