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然而现实中,有少数干部打着调研的旗号,行“过客”之实,满足于走马观花看一看、浮光掠影走一走,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加重基层负担,损害干群关系。唯有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理念,践行“脚步丈量”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把情况摸真、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摒弃过客心态是调查研究求“真”的关键。当前部分调研者“带着答案找问题”,怕吃苦、图省事,习惯于沿预设路线“走点访面”看“盆景”,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不愿见实情,不想听真话,为了“调演”而调研,敷衍了事,背离了调查研究的初衷。要摸出实情就必须摒弃“过客”心态,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保持眼睛向下的决心和求知的渴望,诚心诚意拜人民为师。既要树立“求真”精神,不被主观臆断所蒙蔽,注重吸收不同意见,对情况多方求证核实,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又要锤炼“吃苦”精神,坚决走出舒适区,多采用“四不两直”“蹲点调研”等方式,真正沉到田间地头,多交几个“田秀才”“土状元”,获取原汁原味的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决策奠定坚实基础。
“脚沾泥土”才能找出真问题。近期苏州“换位跑一次”行动中,相城经开区社会事业局一位副局长脱下制服、穿上工装,沉浸式体验外卖骑手的工作,写下了4000字的“外卖日记”,真切体会到了“高峰期上厕所要掐表”“老小区单元门难寻”等现实痛点。这种以身入局的调研,相比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报表得出的结论,来得更实在、更接地气、更贴近民心。“涉深水者得蛟龙”,要创新调研方法,推广“沉浸式”调研,鼓励党员干部参与到一线劳动者的日常工作中去,在亲身经历中感知民生冷暖,获取最真实的一手信息。要发现痛点,取回真经,就要结合基层实际,主动适应群众生产生活节奏,充分考虑村民下田务农、外出打工等实际情况,打破常规工作时间限制,用好错峰调研、夜间走访等多种方式“真”入户、见“真”人。
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问题,见到真实效。现实中,个别调研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若调研前期风风火火,后期无声无息,“一调了之”,只会透支群众信任。必须坚持调研问效于民,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调研成效的根本标准,既要学会解剖麻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找准问题症结,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也要推动调研成果切实转化,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把对策落实为措施、把思路转化为行动,推动调研成果从“纸上”落到“地上”,变成解决问题的实招、推动发展的实效、服务群众的实事,最终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丰县范楼镇社会治理办公室副主任 蔡正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