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6 10:52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朱庆峰  
1
听新闻
党委书记言论: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好“丰”景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强调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基层党组织需以组织建设夯实根基、以深度融合激发活力、以治理服务提升质效,千方百计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好“丰”景。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乡村全面振兴“红色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注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始终把政治忠诚、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放在首位,重点选拔那些扎根“三农”一线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进村“两委”班子,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地大学毕业生、“星火计划”后备人才中推选,着力配强骨干力量。头雁领航更要群雁齐飞,实施“红链先锋培育”工程,重点从技术带头人、模范种植户中选配支部骨干,计划每年培养5名“党建+产业”双强型党员,推行1名支部书记联系3名党员、带动5户农户的“1+3+5”联农带农机制,推动党员在技术推广、直播助农等领域当先锋、做表率。党组织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当好“龙头”作用,重在发挥统筹协调的关键作用,由产业链联合党委牵头对接科研院所、周边企业,定期举办技术对接、产销洽谈等活动,实现品种、技术、品牌同步升级。在草莓主产区、葡萄产业带设立“党建+产业+品牌”融合示范点,通过“书记牵头、党员下沉、联盟拓市”协同方式,成功搭建“一网共享、一线示范、一环不落”的联动体系。

强化领富带富,提振乡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没有产业的支撑,乡村振兴便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系统分析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土壤特性、水源水质等自然密码,找到最适宜生长的“当家品种”,让15个行政村分别拥有草莓、蓝莓、樱花等“专属赛道”,不断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助推集体经济“多点开花”。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既要真抓实干“脚踏实地”,也需要科技赋能“插上翅膀”,依托科创中心、花果园、农创园三大区域平台,聚焦机器换人、数字管控、二次育苗等项目,深化与省农科院、江苏大学等高校院所的“产学研用”合作,大力发展中央厨房、精深加工,积极培养壮大一批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辐射影响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围绕“红色莓园、紫色葡园、世外桃‘园’、绿色茶园、多彩花园”做文章,打造“果香、茶香、花香”“三香齐放”消费增长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田园综合体,让美好乡村不单是游客的“诗与远方”,更是村民的“此心安处”。

聚焦和美和睦,擦亮乡村全面振兴“幸福底色”。“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应当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心实意解难题、服好务、办实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划定村民“议事厅”、敲定村民“说事日”,面对面收集民情民意、点对点化解“疑难杂症”,引导村民由“旁观者”转为“主人翁”,让民生服务从“单向供给”转向“多元共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用好用活大支里党支部、巫恒通故居等本土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教育从“广泛开展”向“走深走实”跨越,让革命精神浸润百姓心田。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采取“宣传先行+教育引导+典型带动”的方式,定期组织开展和睦院落、星级文明户等身边榜样选树活动,齐心协力涵养文明乡风,持续凝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

(句容市白兔镇党委书记、镇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党工委书记 朱庆峰)

标签:
责编: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