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3 10:48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张学莹  
1
听新闻
以靶向思维求培育实效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事业发展的成色。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绝非“例行公事”的学习任务,更不能搞“大水漫灌”的形式主义,必须紧扣精准核心,用靶向思维赋能培训实效,在精准施训中锻造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精准定位“需求靶心”,让培训内容“解渴管用”。不同干部群体的能力短板与工作需求差异显著,县区级干部可能急需统筹城乡发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乡镇干部更关注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培育、矛盾调解技巧,开发区干部则迫切需要提升招商引资、数字化监管本领。若忽视这种差异,培训只会变成“听着热闹、用着无效”的空架子。这就要求培训前必须做好“精准问诊”,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实地走访等方式,摸清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急难愁盼”,像医生问诊一样精准开方。同时要紧扣中央和地方中心工作设置“专业套餐”,将产业升级中的产业链打造、基层治理中的“枫桥经验”实践、风险防控中的安全生产排查等实战内容纳入培训体系,让干部学到的都是能直接用到工作中的真招实策。

创新设计“方法靶场”,让培训过程“入脑入心”。传统“你讲我听、单向灌输”的课堂模式,很容易让干部产生疲劳感,导致培训沦为“走过场”。干部教育培训本应是“教学相长、实战导向”的互动过程,需要打破“课堂围墙”,把课堂搬到项目一线、田间地头,让干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理解。要进一步打破“课堂围墙”,邀请有实战经验的“土专家”“田秀才”以及包括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上台授课,用亲身经历替代空洞理论,并组织学员围绕具体案例开展“头脑风暴”,把培训变成锤炼本领的“练兵场”,让干部在沉浸式学习中实现能力跃升。

严格校准“效果靶标”,让培训成果“落地生根”。培训的最终目的不是“完成学时”,而是“提升能力、推动工作”,衡量成效关键看干部回到岗位后是否“有变化、有作为”。要建立“学用转化”闭环机制,将培训内容与工作任务挂钩,要求培训过程中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开展研讨交流,互学互促,展示认识与思考,让学员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建议来,带着答案、带着思路、带着方法走。同时,要把培训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跟踪问效干部在重大任务中的表现,将成果与评优评先、晋升提拔挂钩,对学以致用的干部优先考虑,对“学用脱节”的干部约谈提醒,让“学与不学不一样、学好学坏大不同”成为鲜明导向,倒逼干部把培训所得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

(兴化市委组织部  张学莹)

标签:
责编:袁涛